尼日利亚拉各斯轻轨蓝线列车停靠在站台。
本报记者 姜 宣摄
拉各斯轻轨蓝线列车车厢内座无虚席。
本报记者 姜 宣摄
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布哈萨油田现场,东方宏华施工团队正在加紧作业。
本报记者 张志文摄
在750HP快速移运钻修一体钻机司钻房内,工程师正在调试系统。
本报记者 张志文摄
埃塞俄比亚巴哈达尔斜拉桥项目施工现场。
余 炼摄
阿贝河大桥远景。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尼日利亚拉各斯轻轨蓝线项目——
“让更多人享受现代化轨道交通”
本报记者 姜 宣
下午4时,位于尼日利亚拉各斯商业中心的玛瑞纳车站人流涌动,轻轨列车车厢内座无虚席。“这里几乎全天如此。”拉各斯轻轨蓝线项目助理经理马维斯介绍,项目一期建成大幅改善了拉各斯交通状况,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方式。以往开车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路程,现在乘坐轻轨18分钟就能到达。轻轨蓝线列车时刻表还能实时同步到手机软件,便于乘客查询。
轻轨蓝线项目是尼日利亚第一条电气化轻轨,由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承建。项目一期于2023年9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全长13公里,包含8.1公里高架桥,设有5个车站,设计时速80公里。该线路东起拉各斯玛瑞纳地区,西至人口密度最大的巴达格瑞东部地区,是尼日利亚覆盖人口最多、最繁忙的城市轻轨干线之一,日均乘客量近18万人次。
作为非洲第一个跨海铁路系统,轻轨蓝线项目连接了维多利亚岛和拉各斯主岛,施工过程中需要面对潮汐波动、油轮频繁进出港、海底地质条件复杂等难题。中方项目团队为此加强施工方法攻关并优化施工技术方案,配合使用旋挖钻和西非最大孔径冲击钻,结合水下定向微爆破等技术完成钻孔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桩基孔径和数量,在保障施工效率的同时加强护岸稳定性。
据了解,轻轨蓝线项目建设多项科技创新申请了专利,部分技术成果论文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这些创新成果已逐步转化为具体的技术指南或标准,在尼日利亚同类工程中加以应用,为其他跨海高墩大跨度桥梁施工等提供参考。“在中国的帮助下,我们创造了历史,这是拉各斯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拉各斯州州长巴巴吉德·桑沃—奥卢在轻轨蓝线项目一期竣工典礼上表示,项目建设对拉各斯州交通生态系统改善具有重大意义。
现在,轻轨蓝线已成为许多居民和游客的“打卡”线路。当地民众告诉记者,能在自己的国家乘坐世界先进水平的轻轨列车让他们感到自豪。看见记者在车厢内举着相机拍摄,一名尼日利亚小伙主动走入镜头,一边比划一边说:“你们看看我乘坐的轻轨列车,这里不是欧洲,也不是美国,是尼日利亚!”
项目当地员工约翰说:“我很荣幸能与项目共同成长。我们会继续努力建设好轻轨蓝线项目二期,让更多人享受现代化轨道交通。”
阿联酋750HP快速移运钻修一体钻机——
“为提高能源效率提供了解决方案”
本报记者 张志文
从阿联酋阿布扎比市区驱车在茫茫沙漠中行驶半个多小时,布哈萨油田一台标号为236的巨大油井钻机在重重沙丘中耸立。这台钻机是阿布扎比石油公司从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宏华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宏华”)新采购的6套750HP快速移运钻修一体钻机之一。
钻井平台上的司钻房内,工作人员正在驾驶台操作。“钻机搭配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能够在传感器的配合下全面收集钻井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