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还在按计划推进插电混动在内的新项目,但我怕明年工作有变动。” 24日晚,一位在东风日产从事研发工作的员工向中新经纬表示。
23日,日本汽车制造商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下称日产)、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下称本田)、三菱汽车株式会社(下称三菱汽车)正式签署谅解备忘录。根据签署内容,日产和本田考虑业务整合及成立联合控股公司,并探讨三菱汽车参与、加入业务整合及协同互利的可能性。
这一举措将给日产、本田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带来什么影响?
“对当下中国市场影响不大”
中新经纬采访了数位来自东风日产、广汽本田、东风本田的员工,他们表示并不对这一新闻感到惊讶。“我相信,在中国,无论是东风系还是广汽系的合资品牌,不会有多少人讨论这件事。”东风日产一位从事营销工作的员工说。
另一位曾在东风本田工作了十余年的中层管理人士表示,目前双方只是进行股权变更,旗下品牌会持续保持独立性。更重要的是,“日产、本田当初和东风、广汽签订合资合营章程时,已经确定双方合作关系。那么在合资合营期限内,双方合资品牌不会发生任何改变。”该人士说。
他以丰田为例介绍,丰田控股了多家公司,包括斯巴鲁、大野等,但各品牌都按照各自发展节奏行事,未在工厂、渠道、研发团队等方面有交叉行为。
“为了节省成本、共享供应链、增大协同效应,汽车企业合并是很常见的事,所有的并购动作和中国国内市场关系不大。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类似企业合并后不会对品牌产生影响。”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向中新经纬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2000年,起亚与现代集团合并,组成现代起亚汽车集团。此后,在进入中国市场历程中,起亚和现代分别找到不同合作伙伴,组成北京现代、悦达起亚等合资品牌。PSA和FCA于2021年组成全新的Stellantis集团,该集团未对中国市场的合资品牌作出品牌交叉等方面的指令。
目前,日产、本田在中国市场主要有东风本田、广汽本田、东风日产、郑州日产、东风商用车等合资品牌,其中日产主要与东风公司合作,本田与东风公司、广汽集团均有交集。
从公开信息来看,东风、广汽和本田的合资期限均为30年,其中东风和本田合资协议将于2033年到期,广汽和本田合资协议于2028年到期;东风公司和日产于2003年成立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下设东风日产、郑州日产、东风商用车等品牌,经营期限为50年。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持相似观点,他告诉中新经纬:“双方是资本层面的合作,对中国市场业务、中方合作伙伴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据日产中国、本田中国官网信息,双方如果最终实现经营整合,将有望成为年销售额超过30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万亿元)、年营业利润超过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99亿元)的移动出行公司。
按照规划,日产和本田将在2025年6月确定最终合作方案(包含股权转让计划)、2026年4月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批准股权转让协议)、2026年7月底到8月从东京交易所完成退市、2026年8月股权转让正式生效。
“现在的主要情况是,日产、本田两家企业要通过合并来上市融资,让外部资金进来。两家公司当下要抓紧的是北美和日本市场,中国市场并不是目前操作最优选。”一位产业咨询公司中国区负责人向中新经纬分析道。
从今年上半年销量规模来看,日产和本田的最大单一市场均为北美市场。其中日产在北美市场销量为48.9万辆,本田达到69万辆。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也认为,日产和本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