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财经记者 田刚】在经过多年的酝酿和发展,ESG信息披露也在2024年迎来了明确和细化的关键变化,政策导向整体则呈现结构化的趋势。
11月6日,沪深北交易所发布了《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披露要求和规范,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指导;国资委新闻中心和中国经济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国资报告》则在11月下旬推出特别策划《构建中国特色ESG体系》,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ESG”这一概念。
在此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最新进展,以及“中国特色ESG”的特色体现在哪里,成为备受业界关注的话题。环球网财经采访了中国社科院教授、责任云研究院院长、鲸牛科技CEO钟宏武,就上市公司及国央企该如何做好“中国特色ESG”的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比海外资本市场,我国ESG披露有哪些特征?
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 ESG 信息披露的比例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2024年A股市场上共有2227家上市公司单独发布了ESG相关报告,整体披露率达41.7%,创下历史新高,较上一年提升超过5个百分点。
钟宏武认为,当前大型企业、央企、金融机构等对ESG理念的接受度较高,已经将 ESG 纳入企业战略规划和日常运营中,积极主动地披露ESG信息,并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开展了诸多实践,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国内的ESG评级机构逐渐增多,评级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上市公司的ESG表现提供了更多的评估和参考,促使企业更加重视自身的ESG建设。
但钟宏武也提到,与其他海外成熟资本市场相比,我国ESG信息披露存在如下特征:首先是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披露比例和质量都在不断提升,尤其是近年来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
其次是强制披露程度不同。在多数海外资本市场,ESG信息披露的强制性要求相对较高,如欧洲部分国家的企业早已被要求进行较为全面和详细的ESG信息披露;而我国目前虽有部分强制披露要求,但整体上仍以自愿披露为主,不过强制披露的范围和力度也在逐渐扩大。
第三是披露标准和框架差异。国际上有一些被广泛认可的ESG披露标准和框架,如国际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理事会(ISSB)、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等制定的标准;我国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也在逐步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披露标准和框架体系,如沪深北交易所发布的相关指引和指南,当然这也为“中国特色ESG”埋下了伏笔。
最后是市场成熟度与投资者认知程度不同。海外成熟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对ESG理念的认知和接受程度相对较高,ESG投资也更为普遍,这促使企业更加积极地进行ESG信息披露以满足投资者需求;在我国,虽然投资者对ESG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但整体认知和参与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上述特征也导致了ESG信息披露在不同行业的覆盖度存在不小的差异。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数据统计,2023年度A股ESG报告披露率最高的行业是银行,42家上市银行均披露了2023年度ESG报告、披露率达到100%;其次是非银金融,ESG披露率达到87.06%。
对此钟宏武认为,不同行业之间的ESG披露覆盖度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技术密集型或服务性行业的披露率相对较低,这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不同行业的分类指导和政策支持,促进各行业ESG信息披露的均衡发展;当前A 股市场的ESG信息披露正处于从自愿披露为主向强制披露过渡的阶段,这将促使更多企业重视ESG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