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四足机器狗向你“比心”,人形机器人现场卖货,在乌镇感受“互联网之光”高科技

【环球时报赴乌镇特派记者 陈子帅 张蔚蓝】11月19日,在2024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前夕,乌镇举办了一场汇聚前沿技术成果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人工智能无疑是大会的主角,从小型的“空间戒指”,到灵活运动的人形机器人,乃至飞向太空的卫星,几乎每一项技术、每一件产品背后都有它的身影。《环球时报》记者走近博览会现场,带你感受科技新趋势。

机器人展现多场景本领

刚踏入博览会的大门,人群就被地上几只“活泼”的四足机器狗吸引住了目光。和过去仅能够实现前进后退以及跑跳等基本功能不同的是,这些国产机器狗已经相当灵巧,它们冲着人们“招手”、做“比心”的动作,时不时来几下后空翻……为了展示本领,操作员故意让机器狗摔倒,而它们可以自主控制身体,迅速翻身站起来。

机器人不仅能站在地上,还能够穿在身上。在博览会现场,《环球时报》记者“试穿”了一件约4公斤重的外骨骼机器人,在它的帮助下,无论是抬起胳膊拿东西,搬着重物行走,还是蹲下再起身,都会省力许多。这种机器人主要用于工业生产,上海傲鲨智能科技公司的王丁一告诉记者,电力矿山、机场地勤、汽车制造是主要应用场景,工人穿上机器人,能够降低30%-60%的体能负荷。

人形机器人是观众的“宠儿”。一款名为“夏澜”的机器人举着手机,和观众一起自拍。根据心理学家的统计,人类的日常交往中,55%的信息通过视觉传达, 如手势、表情、外表、妆扮、肢体语言;38%的信息通过听觉传达,如说话的语调、声音的抑扬顿挫等;而语言本身只能传递出7%的信息,因此“人形”在实现人机交互中意义重大。据介绍,人形机器人未来主要用途之一就是家庭护理等场合,因此外表具备亲和力非常重要,表情是否到位、有没有手势等肢体语言配合,是改变机器人“冷冰冰不近人情”传统印象的重要手段。

不同于常见的“面孔冰冷”的人形机器人,“夏澜”的面部由硅胶材质特殊处理而成,看上去更像是“有温度”的人脸。当你和它进行对话时,它会根据说话的内容,呈现出喜怒哀乐等不同表情,以及做出相应手势动作。该公司的负责人吴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具身交互系统的支持下,“夏澜”的手、脑、心、眼能够做到协调一致,它不仅能做出人类几乎所有的表情,还可以进行情感计算,通过识别人类的情绪来做出反馈。

在“夏澜”的旁边,一名身着中国传统服饰的机器人“清宝”,正在为观众表演舞蹈。记者了解到,在文旅场景,人形机器人已经可以充当“导游”和“歌舞演员”的角色。货架上摆放着草莓、蔬菜,中间站着一名机器人售货员——在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展台,《环球时报》记者体验了向人形机器人“小绿”买东西。“你好,小绿,我想买点东西。”“我们的草莓没有农药,每一口都很可口。”“我想来一份。”“请扫描二维码支付。”当记者付钱后,“小绿”转身面向货架,从一堆货物中识别出草莓并递给记者。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从农场采摘到后期销售,人形机器人如今都能胜任,而它们也有望成为未来“无人商店”的帮手。

据介绍,无论是“歌舞演员”还是“农场采摘”,都对人形机器人的肢体控制能力提出非常高的要求。例如在采摘和挑选草莓时,机器人的手臂必须具备较高的自由度和灵活度,能够力度合适地精准抓取“一碰即坏”的草莓,并能够应对任意姿态的物品,展现出如同人类手臂一般的准确度。而从一堆货物中识别出草莓,展示的则是人形机器人背后的高度智能化,涉及的是对人类客户的口头要求进行提炼,接收和理解其中的具体信息,明确任务目标。这一过程在人工智能领域被称为“任务规划”,人形机器人需要对涵盖文字、图像、

国内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