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小心被划了个小口子,流血不多贴个创口贴吧……这个时候最好用创可贴。什么?创口贴和创可贴这俩完全是两种东西?除此以外,日常有些人认为的水果不能加热吃、多种药必须拉开间隔服用等等,竟然都是健康伪知识!
快来看看最新一期揭晓的“科学”流言榜,了解下真相吧。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
流言
站着办公更健康
真相:都说久坐伤身,那么上班族只要改成站立办公,是不是就能抵消久坐伤害了?其实,并没有。
长时间坐姿办公对健康的潜在风险已被医学研究所证实。长时间保持坐姿会导致新陈代谢速率下降,从而增加肥胖、Ⅱ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尽管站立办公能够改善一些诸如血压、胰岛素敏感性和甘油三酯水平的指标,但这些改善未必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且站立式办公桌和类似的工作姿势,也无法避免久坐带来的健康问题。
为了实现最佳的办公健康效果,建议采用交替坐立的工作模式:例如使用可调节高度的办公桌,使用者能够在工作中灵活变换姿势,有助于减轻久坐或久站带来的负面影响。
根据专家建议,理想的办公模式应包括定期的姿势变化,每隔30至60分钟切换一次坐立姿势,再搭配简单的办公间隙活动,如伸展和短暂步行,可以进一步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并降低健康风险。
综上所述,工作时合理结合站立与坐姿办公、增加日常活动量,才是保持健康的有效策略。
流言
创可贴也叫创口贴
真相:创可贴和创口贴仅一字之差,外形看起来更没有区别,因此,不少人都误以为创可贴和创口贴是同一个东西,只是大家叫法不同罢了。但实际上,这两类产品无论是从成分、功效还是属性,确实有区别。
从成分功效来看,创可贴一般含有药物,而创口贴则不含药物。比如大家熟悉的云南白药创可贴和苯扎氯铵贴,这两种里面都含有药物成分,从而起到止血、消炎等治疗作用。创口贴因为不含药物,更多则是通过物理的方式压迫止血、遮住伤口。
从属性来看,含有药物的创可贴属于药品,在其外包装上会标注“国药准字”;而创口贴则属于医疗器械,在外壳上也能找到带“械”字的批号。
创可贴、创口贴适用于切口整齐、清洁、表浅、创口较小且无需缝合的外伤,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使用。如果有小伤口,可以用创可贴,药物会让伤口愈合得更快;如果只是物理隔离保护皮肤,例如鞋子磨脚时,则可以使用创口贴。含药物的创可贴在外包装或说明书上会标注禁用人群,大家一定要注意。另外,有的人会对创可贴中的药物成分过敏,如果在使用含药物的创可贴时伤口出现不适,建议立即停用。
流言
“黑科技”内衣可自发热
真相:一些线上平台,“自发热内衣”销售呈现火热景象。商家们宣称保暖内衣中运用了“远红外”“石墨烯”等“黑科技”,既美观轻薄又保暖,完美解决了传统保暖内衣的所有弊端,甚至在-40℃穿都不会冷。不过,想凭借一件保暖内衣闯“尔滨”,还是劝你慎重。
从能量守恒定律来看,热量不可能凭空产生,所以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自发热纤维。所有的“自发热”,实际上都是借助外力发热的。
目前市面上的“自发热内衣”,大部分是利用纤维吸湿发热的原理。纺织业内一般会采用多种纤维混纺来达到吸湿放热和排湿干爽的平衡,比如将腈纶纤维和聚酯纤维混纺将这一类混纺纤维标榜为“自发热”的纺织品,其实是商家的一种营销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