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农业科技兴 乡村生活美——“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良种良机齐发力助推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小小芝麻成为富民大产业;传统村庄焕发新活力……

连月来,新华社记者兵分多路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深入湖南、浙江、河南等地采访,走进田间地头、科研院所、企业工厂……记录美丽乡村的新变化,感受广袤田野孕育的希望与生机。

插上科技“翅膀”,保障粮食安全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必须时刻绷紧。

数据显示,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其中,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

2024年11月23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岳麓山实验室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对油菜种子进行筛选。新华社记者 王婧嫱 摄

小雪节气后几天,走进位于湖南长沙的岳麓山实验室集聚区,记者看到,几名研究人员正采用先进的分子育种技术,研制水稻新品种。相比传统育种技术,分子育种可以精准改良种子性状,大幅提升育种效率。

“我们正积极应用新技术手段,聚焦高产、扩面、提质的目标,培育重要水稻品种。”岳麓山实验室前沿技术研究部团队首席项目负责人赵炳然说,团队已在杂交水稻高产攻关、耐盐碱水稻研制等领域取得突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湖南正努力打造种业创新高地,推动种质资源研发,为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湖南杂交水稻育种与应用技术稳居国际领先地位,杂交水稻实现连续五轮高产跃升,单季亩产突破1200公斤。耐盐碱水稻重大新品种创每亩573.8公斤高产纪录。

2024年11月26日在湖南省农业装备研究所试验基地拍摄的纯电智能无人驾驶拖拉机。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起步、前进……”随着工作人员的口令和指挥,一台由湖南省农业装备研究所研制的智能无人驾驶拖拉机展示起停、转弯、掉头等功能。这台机器功能多样,能够实现除草、施肥和旋耕等,能应用于设施农业和果园。

结合湖南地形特点,湖南省农业装备研究所设有农业装备、智能控制、农机农艺融合等研究室,满足本地农业多样化的作业需求。

2024年11月26日,在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一名农机手在驾驶旋耕机。新华社记者 王婧嫱 摄

在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的农田里,农机手正操作小型旋耕机作业。“本地企业研发的小农机,‘巴掌田’‘深泥田’里都能灵活作业,大大提高了种粮效率。”种粮大户贺俊青说。

数据显示,2023年湖南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5%,水稻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达83.46%。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湖南正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持续打造种业创新和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创新高地,加速推动湖南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在浙江,插上数字化智慧“翅膀”的现代农业正释放蓬勃产能。

2024年12月4日在浙江省舟山市岱山现代农业产业园拍摄的无土栽培蔬菜。新华社记者 周佳谊 摄

走进浙江舟山岱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的温室大棚,无土栽培的蔬果层层叠叠,铺展开来,散发出诱人光泽。

高质量的蔬菜种植,离不开高质量的蔬菜育苗。位于园区内的岱山县自动化蔬菜育苗工厂,拥有世界先进的播种育苗流水线及自动化管控系统。

“从材料准备、播种催芽,到苗床码垛、施肥炼苗,一系列由智能化管控系统生产管理的系统工序,每年可至少繁育蔬菜瓜果种苗2000万株,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户对优质种苗的需求。”育苗工厂相关负责

国内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