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南极北极哪个更冷?去秦岭站了解极地的秘密

从近海到深远海,再到极地,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从1984年中国第一支考察队走进南极起,我国已40次赴南极完成考察任务。面对南极严酷的自然环境,南极科考队把工作分为三个步骤:去得了、立得住、展得开。而建设考察站就是在南极立得住的重要基础。

目前,我国已经在南极建立了5座考察站,分别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秦岭站。秦岭站是新时代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常年科考站,于2024年2月7日正式开站。秦岭站的建立,对于我国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开发极地将发挥重要作用。

秦岭站位于南极罗斯海沿岸区域,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座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时使用的南十字星导航。这是我国第三个南极常年考察站,也是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秦岭站站长 王哲超:我们站区里面包含了科研、生活还有配套的基础设施。我们在这里面配置了更先进的环保设备设施系统。通过我们的智能系统,监控所有的设备正常运行。

秦岭站从2012年第29次南极考察开始选址调研,第34次南极考察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第38、39次南极考察完成了场地平整、基础施工等前期准备工作,第40次南极考察全面开展建设工作。

秦岭站全面建成后,预计可接待度夏考察人员80人,越冬考察人员30人,计划开展大气环境、海洋基础环境、生物生态等多圈层多学科的观监测和科学研究工作。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秦岭站站长 王哲超:秦岭站因为临近罗斯海区域,有丰富的海洋信息。而且这个区域在冬季的时候不结冰,我们主要研究海洋系统,同时也兼顾周边的企鹅保护区,还有内陆的横断山脉冰盖体系,都是我们未来可能发展的一些方向。

秦岭站:工种多样

建设任务重

在秦岭站的工作是什么样的体验?都有哪些工种?建设任务有哪些?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秦岭站站长 王哲超:度夏期间主要任务是完成基本的配套设施建设,比方说新能源、油罐、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焚烧炉以及室外管线,这些都是为了保证我们在越冬期间能够有效抵御特殊环境的设备。任务还是比较重的,要完成整个的内装工作以及设备的安装。所以我们今年派的人员比较多,工种也比较多。

这次在秦岭站度夏的队员接近100人,除了医生、厨师、通讯、发电等保障人员外,还有包括电焊工、水暖工、电工、装修工等在内的大量施工人员。目前在卸货的同时,秦岭站站区的施工已经同步开始。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队员 中铁建工集团南极项目经理 郑迪:桥架是一个重点,它是为越冬期间服务的。只有桥架通了之后,越冬期间才有电力保证,才有上水,才可以下水。另外光伏、风机还有氢能,它们才可以正常运转。

在秦岭站,夏季的最高气温在3摄氏度左右,比中山站要低5到6摄氏度。频繁从西边冰盖刮来的下降风,直接影响了站区的施工进度。抓紧夏季晴好天气的窗口,秦岭站队员们分秒必争。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秦岭站站长 王哲超:我们受当地的环境因素影响比较多,比方说风、雪以及低温,同时紫外线的照射,包括在现场能作业的条件都是有限的,我们的任务又比较多,比较复杂,覆盖整个站区上万平方米的面积。对我们每个人来讲都是一个考验。

南极:熟悉又陌生的大陆

南极科考对于科学研究、环境保护以及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总台央视记者 王楠:南极到底有多大?在传统的世界地图或者地球仪上,南极只在地球

国内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