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湘中崛起“材料谷”

国际在线湖南报道(记者 周雨晴):翻看中国式现代化在湖南实践的娄底答卷,娄底正势头强劲地发生着“质”的飞跃——从“一块钢”到“一个产业集群”、从“行业跟跑”到“世界领先”……

瞄准新“钢需”,娄底“炼”出了新动能。娄底拥有450万吨硅钢基板和300万吨不同牌号全流程硅钢产能,已建成亚洲规模最大的高强钢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液压油缸、压路机、紧固件生产基地。

瞄准新机遇,娄底铸就“材料谷”,以钢铁新材等产业为引擎,推动硅钢等8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协同发展,构建“1+X”特色产业集群。

娄底“材料谷”核心区——娄底经开区第一工业园 供图 娄底经开区新媒体中心

2023年,娄底硅钢总产量达130万吨,在全国各大城市排名第四。到2026年,娄底将着力实现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硅钢产业链规模达2000亿元。

12月27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湖南省委网信办、湖南日报社、娄底市委、娄底市政府主办的“新征程,新样范——中国式现代化在湖南的实践”主题宣传活动在娄底启动。来自中央、省、市媒体记者及各平台的知名自媒体达人、网评员齐聚中部地区“材料谷”,记录下这片热土的巨变。

超薄膜 厚度只有发丝直径的一半

在湖南初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初源新材”)研发中心实验室里,实验人员正伏在电脑前,对电路板内的感光干膜进行质量检测,通过放大100倍的显微镜可以看到,咖色的长条状物质均匀分布在电路中,这些便是感光干膜。

实验人员进行检测 摄影 周雨晴

感光干膜,也称为干膜光刻胶,是光刻胶的一个重要类别。

与生活中常见的胶不同,感光干膜是电子元器件制造光刻工艺材料,应用于制造微米级精细线路或图形,是PCB(印制电路板)制造和集成电路封装领域的关键工艺材料之一。

然而,这张小小的“膜”,此前因为核心技术被“卡脖子”,严重依赖于进口。自2017年成立以来,初源新材深耕干膜光刻胶领域,历经从探索到实践、从萌芽到茁壮的艰辛历程,终于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首次创建国产PCB光刻胶产业链。

初源新材展厅产品 摄影 周雨晴

在产品实现量产投放市场后,初源新材真正实现了国产干膜零的突破,由初源新材研究的创新性产品——“LDI干膜”卷状材料,专业名称为“激光直接成像干膜”,主要应用于多层板和HDI领域,厚度只有发丝直径的一半(30—40微米)。

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初源新材已经可以把膜的解析度做到7微米,相当于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接近世界领先水平(6微米)。

2023年,初源新材更是迈出了国际化步伐,在东南亚的泰国建立了海外生产基地与技术平台。目前,该公司主营产品已占据国产干膜55%以上的市场份额,为多家全球TOP10的PCB企业以及80%以上的国内PCB上市企业提供了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像初源新材这类先进电子信息材料企业,娄底有30多家,形成了湖南一流的光刻胶产业基地。锚定新材料前沿和产业高端,娄底在“特、新”上做文章,通过搭建产业创新平台、培育一批优质企业,做优电子信息材料等前沿材料产业,构建特色鲜明、多点支撑的产业竞争新优势。

超硬核 不断加强“强链”“补链”“延链”

一根手指粗的钢柱,竟能顶起一辆沉重的卡车;而采用2000兆帕高强钢打造的汽车车身,抗压强度更是达到了潜水艇级别。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技术,在娄底钢铁企业中,却变成了现实。

国内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