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12月29日,在由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指导,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联合十多家全国性行业联合会(协会)共同举办的“2024工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发布会”期间,《2024年工业互联网行业融合创新应用报告》以及“2024年工业数字化转型评价综合指数”等成果正式发布。
据悉,自2021年起,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连续四年联合十多家全国性行业联合会(协会),共同开展“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应用·行业推广行动”。随后2022年发布“工业数字化转型评价体系”,并在2023年形成了首个工业数字化转型综合指数及电子信息、轻工纺织、机械制造等细分行业指数,走出了数字化转型评价提供参考架构的第一步。
今年的动态数字化转型水平评估,在对全国近1300家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综合指数以及钢铁、传统能源(以石油煤炭为例)、汽车三个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数。在样本选取上,更加全面地覆盖大中小企业,并积极涉及多个新的重点行业。指数数据显示,2024年样本企业的工业数字化转型评价综合指数为56.31,多数企业处在局部优化和系统集成阶段。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原名誉会长顾秀莲表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建设制造强国必须与发展数字经济、推进产业数字化与智能化深度有机结合。要全力巩固优势产业的领先地位,不断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牢牢把握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主导权,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与稳定发展。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利华表示,近年来,我国工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三是产业生态培育壮大。四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刘利华强调,我们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培育新动能,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进一步提升工业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大力培育数字化发展生态。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原院长、院士周济表示,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周济认为,“十五五”期间,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智能制造、实现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战场,我们要集中优势力量,在全国工业战线大规模普及性推进“数字化转型重大行动”。
同时,会上正式发布年度典型案例,并启动“工业数字化转型合作伙伴计划”,首批将招募100家合作伙伴,以服务工业数字化转型生态创新发展为目标,共同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