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奥运冠军夫妇给孩子打生长激素的视频火上热搜,引起社会广泛讨论。
拳击奥运冠军邹市明的妻子冉莹颖在社交媒体中表示,因担心11岁、身高136厘米的儿子长不高,决定为其注射生长激素,打生长激素的第25天孩子增高1.4厘米。视频中能看到,孩子已经处在崩溃状态,边哭边说着“害怕”“我不勇敢”等词,但在母亲的鼓励下还是完成了生长激素的注射。
视频下,有的网友提到生长激素与配眼镜、整牙被家长们并称为“养娃三大烧钱天坑”;有的网友发问,为什么一定要给孩子打生长激素?
今年暑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探访了北京多家医院,发现生长激素还有不少“背后的故事”。
据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分诊台护士说,内分泌科的号每日晚上12点放号,瞬间“秒空”,家长必须提前一周开始抢号,有的家长是通过不停刷新“捡漏”别人退的号才挂上的。
在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也是“一号难求”。不久前的一个周末,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协和医院看到,内分泌科大厅等候的大部分都是孩子和家长,现场还有志愿者、安保人员维持现场秩序,内分泌科俨然成了“儿童生长发育科”。
面对这些挂号需求,“黄牛”们闻风而动。
“第一次来看病就找‘黄牛’”,在患者家长的介绍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加上了一名“黄牛”微信,他表示可以挂到北京所有医院的号,普通号、专家号、特需门诊等不同科室,挂号费分为600元到几千元不等,每挂成一个号,“黄牛”就可以拿到200元的提成。
除了线上,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发现一些线下“黄牛”隐藏在医院周边。
“先交一百定金,挂不上全额退款”,在北京协和医院附近一家快餐店前,一个“黄牛”正坐在电动车后座上低声卖号。
“你微信把想挂的号、个人信息发过来,再交点挂号费,什么号都能帮你挂”,他表示“来单”99%都是来自外地带孩子看病的家长,寒暑假他的“生意”最好,每天能接到七八个单。
这么多家长带着孩子打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能“随便用”吗?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才能打生长激素?
李青(化名)全家专程从某东部沿海省份来到北京协和医院就医。他们一家人每次来回机票要5000多元,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的大夫劝她“不用折腾,可以在本地医院看”,但李青认为本地医院给她的感觉是“盈利倾向强”。
李青带孩子去当地看病时,医生让他们自己选择是否注射生长激素,她当地的一个朋友每年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的费用就至少7万元,而协和医院只会为明确诊断为患有矮小症等身高问题的孩子提供相应治疗。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上查询后发现,生长激素通常用于由于自身生长激素缺乏或某些疾病引起的儿童生长缓慢、身材矮小或生长障碍,并在“注意事项”中明确要“医生指导下用于明确诊断的病人”。
那些没有被医生明确诊断为“矮小”的孩子有打生长激素的必要吗?为什么医生会“建议”家长为孩子注射生长激素,甚至有的生长激素在医生口中成了“美容针”,为孩子的身高“锦上添花”。
在多个社交媒体上,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给上百名为孩子注射生长激素的家长发去采访信息,但是真正接受采访的家长寥寥无几。有家长直言,害怕接受采访后失去生长激素等药物的“供货渠道”。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转换思路,在一家知名的求职网站查找相关信息,发现几家生产生长激素的药企均招聘名为“身高管理师”的岗位,并要求“能接受带有一定销售性质的工作”。点开这几家药企的求职页面,均显示入职后的工作地点为公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