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国家文物局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了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安阳殷墟遗址、山西昔阳县钟村墓地、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4项考古最新进展,进一步展示夏商文明历史图景和社会面貌。
如今,在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已历经65年;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发掘已长达9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从最初发现到如今也接续发掘90年。随着理念和技术的发展,这些早已赫赫有名的历史遗存,还在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
二里头的“城墙”到底意味着什么?中原文化又怎样影响了三星堆?太行山西麓还有没有更多的夏商遗存?一起来看夏商文明的考古新发现↓↓↓
二里头遗址新发现围墙拐角
说明了什么?
位于河南洛阳的二里头遗址,距今3700年左右,承载着人们对于夏王朝的诸多想象。
目前,二里头遗址被普遍认为是夏代晚期的都城遗址,此次考古工作会发布,遗址内新发现了围墙拐角,这说明了什么?
考古人员在遗址手工作坊区以西的东北角,新发现了宽度约2米、厚度约0.5米的围墙拐角,围墙的东北角大致呈直角,与之前在宫殿区西南路口发掘的其他3个区域的围墙并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赵海涛:作坊区围墙的东北角,是一次修筑成的,没有接缝,没有拼接的现象。作坊区以西区域围墙拐角的发现,首次在二里头都邑发现一个十字路口有四个区的围墙并立,形成一个类似后世的十字街,十字街的四周都有围墙。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王巍:十字形的网格道路,我们发现每一个网格当中都有墙的围绕,很有可能每一个都是生活的单元,这有可能是中国几千年里坊制度的先驱。
夏代“大都邑”二里头
规模究竟有多大?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够在现代城市中找到类似的网格式布局。有专家推测,二里头最辉煌的时期,人口规模可能达10万之众,堪称当时的超级“大都市”。
但长期以来,这里没有发现城墙,都城的范围令人遐想。随着考古新发现,二里头遗址的真实面积究竟有多大呢?
从2021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市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二里头遗址宫殿区、古城村遗址开展考古发掘获得重要突破。与二里头遗址隔洛河相望的古城村遗址,发现了二里头文化时期的3条壕沟和1道夯土墙,意义极为重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王巍:二里头遗址在原来的300万平方米的范围之外,发现了更大规模的城墙和城壕。这个范围,如果我们确认的话,那会使二里头遗址成为当时夏代后期全国性范围内,远远凌驾其他中心城址的规模。在二里头工程中心部位发现了大型的夯土建筑,应该叫宫殿,这也改写了我们原来对布局的认识。
殷墟遗址新发现
商代都城是如何布局的?
在洛阳二里头遗址东北方向,大概300公里之外的安阳,殷墟遗址向我们继续讲述着中华文明的灿烂和辉煌。此次在殷墟遗址的新发现也是突破性的,它又揭开了商代都城布局的哪些谜团呢?
此次公布的殷墟遗址新发现,也是突破性的。殷墟洹河北岸地区探明并确认纵横交织的干道网络以及沟渠,搭起大邑商洹河北岸地区都城空间的骨干框架,是商代都城考古研究的新突破。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王巍:殷墟原来我们工作主要集中在洹河南岸,大量甲骨发现等。在西北冈王陵以东的区域,基本是空白的。但是发现了三横三竖的道路网络,而且大型的道路遗存延长到1.6公里,让我们完全改写了对殷墟布局的认识。
三星堆遗址发现玉石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