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北大仓”的丰收密码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600亿斤。至此,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连续15年居全国第一、连续21年实现丰产丰收。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黑龙江要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坚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作为全国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第一大省,黑龙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多种粮、种好粮,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龙江优质粮。

稳根基:守好耕地生命线

大雪节气刚过,黑龙江省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玉成根据今年收成,着手谋划明年的种植计划。

“今年1.2万亩水稻大丰收,平均亩产超1200斤。”他感慨道,这主要得益于合作社连续3年格田改造,不仅增加有效种植面积,还方便使用大型农机,耕种管收一气呵成。

2024年10月13日,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双河镇,村民驾驶收割机进行卸粮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黑龙江省耕地面积2.579亿亩,在严守耕地红线“保数量”的同时,还广泛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提质量”。

2024年10月11日,农机在黑龙江省佳木斯抚远市玖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稻田进行收获作业。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今年种了8000多亩地,玉米亩产最高2200多斤,比去年提高20%。”宾县树君谷物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田树君说,“秋整地”是增产的秘诀之一,通过深翻作业将秸秆转化为有机肥,让土壤更疏松透气,为明年丰产蓄能。

坚持新建与改造提升同步推进,黑龙江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高标准农田从2020年底的8000余万亩增长到如今的逾1.2亿亩。

2024年10月11日,农机在黑龙江省佳木斯抚远市玖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稻田进行收获作业。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黑土地被称作“耕地中的大熊猫”。黑龙江省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典型黑土耕地面积占全国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56.1%。

黑土地保护,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在不同场合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2020年,我国出台《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

2024年9月22日,农业机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的稻田中进行收获作业。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监测耕地质量、增施有机肥、推行秸秆还田……黑龙江省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利用黑土地,守好大粮仓的“命脉”。

12月中旬,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实验室内,研究员刘焕军正通过电脑仔细查看今年在三江平原地区采集的实验数据。

“我们的工作就是给黑土地做‘CT’,通过多波段、多频次扫描形成米级影像,以全面了解黑土地的健康状况。”刘焕军说,通过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摸清“家底儿”,针对性开展土壤改良和治理。

这是2024年8月16日在黑龙江北大荒集团闫家岗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拍摄的自动灌溉设备。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全省综合采取工程

国内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