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于文 甄翔】依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国际通行做法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国家统计局26日对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数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2023年GDP为129.4万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3.4万亿元,增幅为2.7%。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曾发布数据称,初步核算2023年中国GDP超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26日公布的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还显示,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单位数量大幅增加,吸纳更多从业人员;企业资产规模不断壮大,营业收入较快增长,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劳动生产效率有所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数字经济发展壮大,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6日,世界银行发表最新报告,上调对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预测,预计今年中国GDP增长率为4.9%,较6月的预测上调0.1个百分点,原因是中国货币政策调整和出口的强劲表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稳步走在实现今年经济增长5%左右的道路上”,路透社26日称。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公布
经济普查是我国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了解掌握经济家底的重要手段。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经济普查每五年开展一次,分别在逢3、逢8的年份实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于2018年进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标准时点为2023年12月31日,普查2023年年度资料,对象是中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12月26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务院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介绍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他表示,经过全国210多万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普查数据采集、审核和汇总评估工作顺利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从2022年11月开始,历时两年多,顺利完成了机构组建、宣传动员、方案研制、普查试点、人员培训、普查区划分、单位清查、现场登记、数据审核验收、质量抽查、汇总评估等各项工作,现在进入主要数据发布和资料开发应用阶段。
“中国修订2023年GDP数据”引发关注。路透社称,调整去年的GDP数据不会对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产生什么影响。此前中国经济普查结果发布后也曾调高过GDP数据,包括2018年调高2.1%,2013年调高3.4%。
普查的主要数据还有:2023年末,全国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3327万个,比2018年末增长52.7%;产业活动单位3636万个,增长48.1%;个体经营户8799.5万个,增长39.8%。2023年末,全国第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4.3亿人,比2018年末增长11.9%,其中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6亿人,下降4.8%;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6亿人,增长25.6%。2023年末,全国第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439.1万亿元,负债合计975.4万亿元,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42.6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50.2%。
新加坡《联合早报》关注中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结果。报道称,所谓第二产业,指的是采矿业、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等;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
对于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减少、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国家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