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
谁掌握了能源,谁就掌握了发展空间、掌握了创造财富的重要源泉。
聚焦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新疆立足国内、多元保障,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有效的新型能源体系,特别是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建设,增速跑出全国第一。
截至10月24日,新疆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8452.5万千瓦,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的占比首次超过一半;前三季度,新疆新增新能源装机容量1998.5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一。
“这是新疆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国工程院院士袁亮表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新疆是改善我国能源结构的“压舱石”“稳定器”。
项目审批权限下放激活市场
数据会“说话”,从数据中可以窥见新疆新能源发展速度。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统计,截至“十三五”末,新疆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3561万千瓦。“十四五”以来,新疆新能源装机规模加速跑,其中最为关键的节点是10月24日这一天,随着110千伏大唐昆玉光伏三期电站并网投运,新疆新能源装机规模占全部装机容量首次超过一半。
新疆风光资源位居全国前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新疆率先探索风能资源开发利用,达坂城风电一场于1989年建设,这是中国第一座风电场,被誉为“中国风电摇篮”。进入21世纪以来,新疆在“追风”的同时又拉开“逐日”序幕,逐步开发利用太阳能。
8月15日,远眺托里县境内一处风电项目(资料图)。
“十四五”以来不到5年时间,新疆新增的新能源装机规模,已是过去30年的2.37倍。
是什么带动新能源装机规模“飞跃”?
政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因素。落实“双碳”目标任务,“十四五”以来新疆加快新能源建设,相继出台完善新能源价格机制、加快推进新能源及关联产业协同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新疆今年印发的《关于深化新能源开发管理改革 优化新能源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将风电、光伏项目由自治区级备案下放至地州市属地备案,简化项目备案程序,充分发挥地方在项目管理中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新能源开发管理市场环境,推动新能源规模加速壮大。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将新能源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全县上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项目为纲、项目为要、项目为先”理念,以“马上办、跟上办、盯上办”的工作作风,以改革思维破解项目审批卡点,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尤其是今年6月13日开工的250万千瓦风电项目,改革前项目审批至少要180天才能完成,改革后仅用18天就完成审批手续。
新疆立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北疆区域负责人李冰,自2013年起从事新能源审批跑办业务。“以前,风电项目审批手续要跑五六个月才能办下来,再加上项目建设9个月,一般一个项目一年半才能完成。”李冰说,今年在木垒投资建设的50万千瓦风电项目,已于12月12日成功并网,这是公司有风电开发业务以来,第一个当年跑办当年建成并网的项目。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新疆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比“十三五”期间5年新增规模还多636.5万千瓦。
产业风起云涌走向集群发展
即使在寒冬,天山南北仍有上万人在吊装风机、组装光伏板,新能源项目建设动能依然澎湃。
“目前还有3000余名工人在风电场施工。”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委党组书记陆秀蓉说,在建风电项目950万千瓦,预计年底前并网400万千瓦,今年新能源并网容量将突破1000万千瓦,有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