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发展安宁疗护 让临终患者少一些痛苦与挣扎

当得知身患晚期肝癌的母亲救治希望渺茫时,李华将其从省会长沙接回了位于四线小城的湖南老家。那时母亲已经不能自主进食,只能靠胃管补充营养,还时常饱受癌痛折磨。这些状况在家难以应对,李华只能将母亲安置在当地一家二甲医院的内科病房。

但住院并未减缓母亲的痛苦,肝区疼痛、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始终围绕着她。李华不想让母亲再受折磨,便把她转进一家民办康复医院。在这里,母亲身体的疼痛虽然有所缓解,但她内心始终充满着对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的恐惧与绝望。

“母亲生命最后的时光过得很痛苦,精神状态很不好,会长时间发呆,还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哭泣。”李华一直在想,“能不能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她体面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就好了”。

国家医疗保障局近日发布消息,“安宁疗护”“住院单人间床位费”等36个项目纳入《综合诊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根据《指南》,“安宁疗护”指为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在临终前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诊查、护理、照料和人文关怀等服务,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

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李华表示从没有听过安宁疗护,在母亲治疗期间,医护人员也未曾提起此类服务。“如果知道有安宁疗护这回事,我肯定会选择。”

有业内人士指出,安宁疗护的兴起与发展,能让患者临终时多一些安宁与慰藉,少一些痛苦与挣扎,能实现对其生命质量和尊严的保护。传统观念禁锢、资金掣肘、专业人才匮乏等因素,导致当下安宁疗护的发展进程比较缓慢。这项事业的持续发展,需要汇集更多的力量,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

公众知晓率低 接受疗护者少

林康的父亲是一名肝癌晚期患者。得知父亲的病情进入终末期,治疗效果甚微后,林康打听到广东省某知名三甲医院的安宁疗护能够提高临终生命质量,便向医院申请入住,却被告知需要排队等待至少两个月。

在等待过程中,父亲只能在普通病房依靠止痛药物勉强维持,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不断加剧,林康在一旁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

“这家医院的安宁疗护床位只有20张,可每月前来咨询和申请入住的患者却超过100人。”林康从医院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有不少癌症晚期患者,在经历了漫长、痛苦的放化疗过程后,身体极度虚弱,病情已无法逆转,迫切需要安宁疗护缓解病痛,却因床位稀缺鲜有人如愿。

来自上海的王雪对此深有同感。她的奶奶是一名晚期心血管疾病患者,为了让老人在安宁疗护的环境中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王雪提前一个半月向上海一家安宁疗护机构提交了入住申请,可床位一直未能有空缺。

“因没有床位,奶奶一直住在普通医院的病房里,由于缺乏专业的安宁疗护团队进行心理疏导和症状管理,她时常陷入对死亡的恐惧和身体不适的痛苦中,我们只能轮流陪伴,眼睁睁看着老人受苦却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王雪哽咽道,“奶奶直到去世也没能等到床位。”

记者近日在北京多家安宁疗护机构走访时发现,其基本处于满床状态。还有多名来自广东、上海、湖南等地的肿瘤患者及家属表示,他们及身边其他患者接受安宁疗护的人寥寥无几,有些是因为不知晓安宁疗护这一现代医学模式,有的则是迟迟等不到床位。

深圳一家安宁疗护机构的负责人佟先生告诉记者,其所在机构的床位一直住满患者没有间断过,而且床位的周转速度较为缓慢。“许多患者为了获得一个安宁疗护的床位,不得不提前数月排队预约,有的患者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病情恶化,带着遗憾和痛苦离开

健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