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去澳门旅游,来自北京的温女士多了一个新的“打卡点”——去最新开放的保利美高梅博物馆看4件圆明园兽首原件。博物馆中央展厅里,三面数字大屏环绕着猪首、猴首、牛首和虎首铜像。铜首虚拟画像和圆明园建筑的昔日风光,承载了中华儿女共同的家国记忆。“‘零距离’观赏国宝级文物非常震撼。”温女士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恰逢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展览主题与庆祝活动相得益彰。
保利美高梅博物馆从筹划到建成,只用了不到两年。这是美高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及执行董事何超琼的努力成果。何超琼很早就察觉到澳门经济过于依赖博彩业的弊端,于是找到了提升澳门形象的新抓手——活跃的多元文化。何超琼很看好澳门文旅的未来发展,“这不仅是澳门的一张‘金名片’,更是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和提升的宝贵资源”。
穿越古今的“七年之约”
今年8月底,内地青年毛宁开始在澳门城市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前不久,她也慕名前往保利美高梅博物馆,并在游览途中偶遇何超琼。之后,毛宁在浏览澳门演艺活动信息时,惊喜地看到何超琼与著名导演张艺谋的名字出现在同一场演出信息中,赶忙下单购票。
12月15日,由何超琼出品、张艺谋执导的《澳门2049》在美高梅剧院举行首演。古老的呼麦、苗歌、京剧和陕西说书,同遥控编程机械臂、人工智能影像制作与仿生飞行器进行对话、共舞,在展示非遗文化魅力的同时,探索人类未来与科技的关系。这让毛宁找到了论证艺术与科技之间关系“独一无二的案例”。
这一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的献礼演出,兑现了何超琼和张艺谋的“七年之约”,也成为美高梅剧院新的驻场演出项目。7年前,亚洲第一个多元化动感剧院——美高梅剧院启幕,通过运用数字技术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剧院也助力澳门探索出一条推动文化发展、实现经济转型的特色路径。
如今,在澳门大三巴牌坊,先进的仿真技术复现了数百年前教堂的瑰丽场景;“悠氹仔”和“关前荟”等社区经济旅游项目,将增强现实技术融入历史悠久的社区中。2005年,澳门历史城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据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欧阳瑜介绍,特区政府正逐步将澳门历史片区打造成为澳门独特的文旅目的地,实现以文化带动关联领域深度融合发展,让不同行业共同受惠。
“澳门已经不是以博彩业为主的城市了。”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近日表示,澳门的目标是到2028年,非博彩业增加值比重占比60%左右。对此,自中学起便随家人从广东移居澳门,如今已是澳门旅游大学大三学生的周家淇深有体会。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以前澳门几乎只有博彩业,连工作也是,现在不一样,各行各业都发展起来了”。
迎接更大的国际市场
很难不在世界的坐标系上认识澳门。自16世纪起,澳门便是“西学东渐”的前哨,东西方文明在这里相遇相交,日本作家远藤周作在小说《沉默》中写道,“欧洲传教士到日本传播西学,澳门是最主要的中转站”。
让尘封的历史被看见,保利美高梅博物馆担负起了这一使命。首展展品中,4件兽首铜像的设计出自意大利画家郎世宁之手,铸造工艺则由中国工匠完成。馆藏一件400多年历史的挂毯,由澳门初代总督马士加路也订制,边沿饰有中国的凤凰和花草图案。泰国《曼谷邮报》评论说,面对这些展品,一个更加互联互通和可持续的未来有了更加明确的参考。
2019年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赋予澳门“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独特角色。以风靡澳门的葡式土风舞为例,毛宁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