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樊巍】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2024年12月17日晚,神舟十九号乘组航天员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配合支持下,圆满成功完成9小时出舱活动。此次出舱活动再次刷新中国航天员出舱活动时长纪录。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8日称,中国航天员此次长达9小时的太空行走,也刷新了由美国宇航员保持了20多年的世界最长太空行走纪录。
“最新里程碑”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的消息显示,12月17日晚21时57分,在经过9小时的出舱活动后,神舟十九号乘组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配合支持下,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及处置等任务。两名出舱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出舱活动再次刷新中国航天员出舱活动时长纪录。航天员蔡旭哲时隔两年再度漫步太空,宋令东成为我国首名出舱活动的“90后”航天员。
中国航天员的此次出舱活动也引发了外媒的强烈关注,CNN在18日的报道中提到,中国航天员此次太空行走打破了美国宇航员于2001年创造的世界最长太空行走纪录,报道援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数据称,美国宇航员詹姆斯·沃斯和苏珊·赫尔姆斯于2001年3月12日进行的太空行走持续了8小时56分钟。报道认为,中国航天员刷新这一纪录“成为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的最新里程碑。”
《印度时报》《经济时报》等印媒也对中国航天员出舱活动给予了高度关注,印度媒体纷纷以“打破美国纪录”为题进行报道。印度NDTV网站表示,此次太空行走是中国太空探索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中国也有望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载人登月的国家。
纵观人类航天史,人类开展太空行走活动已有近六十载。1965年3月18日,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阿尔希波维奇·列昂诺夫从“上升2”号飞船的气闸舱中飘出,进行了人类首次太空行走活动。而在几个月后的6月3日,美国宇航员爱德华·怀特打开“双子座4”号飞创太空舱的舱门,成为首名太空行走的美国人。
2008年9月,中国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实现首次太空行走,成为第一个漫步太空的中国人,时间持续了约19分钟。而如今太空行走次数最多的世界纪录则由俄罗斯宇航员阿纳托利·索洛维耶夫保持——他进行过16次太空行走。
太空行走承担多项任务
“如今,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外进行太空行走,通常持续5到8小时,具体取决于工作内容。”NASA官网介绍称,宇航员进行太空行走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太空行走可以让宇航员在飞船外开展工作,进行科学实验从而让科学家了解在太空中生活对不同事物的影响。此外,太空行走还能让宇航员测试新设备,修理太空中的卫星或其他航天器。通过太空行走,宇航员可以开展空间维修,而不必将损坏件带回地球修理。
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主席杨宇光12月19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称,从必要性角度而言,空间站在运行过程中,有许多舱外的任务需要执行,包括对空间站进行维护,这就需要开展太空行走,比如神舟十九号乘组航天员此次执行的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及处置等任务,以及一些暴露性的空间科学实验,其中有很多操作都很难在舱内通过遥控机械臂或是空间机器人执行。
“客观而言,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货物气闸舱已经极大程度上减少了航天员的出舱执行任务负担,但是货物气闸舱以及一些智能化、自动化的设备没法完全替代航天员出舱执行任务。”杨宇光认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