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澳门回归祖国怀抱。一股温暖的春风,拂去了历史的尘埃,为澳门和内地青年铺开了崭新的发展舞台。从1999到2024,踏着时代浪潮,他们身处不同的经纬坐标,却有着相近的梦想、共同的期待;他们满怀憧憬“双向”奔赴,在广阔天地中交往交融、书写精彩。
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在江苏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江苏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的指导下,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双城双人系列融媒体报道《你好!我来自1999》,讲述澳门青年与内地青年同心同向的奋斗故事,记录澳门与内地共荣共进的生动实践。
在南湾湖畔隔岸望去,目力所及,便是与澳门仅一江之隔的横琴,濠江水在澳门和珠海之间涌动流淌,将两座城市紧紧相拥。
1500公里外,祖国方向的北纬32°,长江水则在南京穿城而过。
“江河就像血脉,是相通的,我们好像也被同样的东西相牵”,高胜嘉这样形容他跟姚志霖的相识,这对同门师兄弟,因为中医,开启了他们在澳门与南京两地的追梦之旅。
朴素的好感&神奇的凉茶
今年35岁的高胜嘉是澳门镜湖医院中医儿科的一名医生。尽管已经在澳门生活工作多年,但他依然称呼自己为“老广”——出生于广东佛山,讲一口流利的粤语,常年往返于粤澳两地。
学弟姚志霖则是“钟意”内地的“澳门靓仔”,今年28岁,是土生土长的澳门人,目前是南京君和堂中医馆的执业中医。
而他们人生轨迹的交汇,缘于对中医的热爱,还有共同的母校——南京中医药大学。
谈及学中医的缘由,高胜嘉表示自己自小就对中医很有好感——“不需要打针”,从这个小孩子都会有的“朴素”好感出发,他又看了很多中医的书籍,从此对中医的喜欢便一发不可收拾,加之南京的名医大家、人才辈出,这让他将目标锁定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并得偿所愿,进入到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学习。
高胜嘉与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同学合影(后排右一)
与高胜嘉不同,姚志霖将其喜欢中医的缘由概括为“神奇”二字。“我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被爸妈抓去喝凉茶,开始的时候我会想有这么神奇嘛,可是喝完好像还真的蛮管用。”姚志霖说,澳门受岭南文化的影响,讲究药食同源的养生之道,因此街边会有很多凉茶店,自小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他,便慢慢变得对阴阳、五行等中医的理论产生了兴趣。
姚志霖在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年,姚志霖同时拿到了澳门科技大学与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出于对中医的诚挚向往,他最终选择了来南京读书,“要想学到真本领,还是要溯本求源,去内地探寻中医之根”,姚志霖说。
第二故乡&生根开花
8月,正值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时节,姚志霖异常忙碌,在一位又一位的病人中不停穿梭。
“姚医生,听你的口音不是本地人吧?”
因为一口“港台腔”,时常会有患者问姚志霖这样的问题,以及他为什么会在南京做中医。“南京是我选择的第二故乡”,姚志霖提到,在内地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病种病症,有更多元化的治疗方法和特色,这些对于提升他的临床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2022年,澳门中医药界的杰出代表、莫氏中医第四代传承人莫蕙被授予“全国名中医”称号,成为澳门首位获得此项殊荣的中医生,这对姚志霖触动很大,“莫大夫也是南中医毕业的,她在中医的专业和学术上都有很高的造诣,是我的榜样。”从那时起,他有了职业目标。
姚志霖给自己的定位依然是“学生”,除了日常的诊疗工作外,他还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部跟随专家学习。从脾胃疾病、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