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2025环球时报年会系列报道之一】探索大国相处之道:差异与共识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 2024年12月14日,环球时报社举办2025年年会。本届年会以“合作前行:中国与世界的价值共鸣”为主题,邀请百余位来自国内外政界、学界和商界的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围绕4个重大议题,从不同视角探讨中国与世界携手前行、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与努力方向。本版将连续4天刊发相关内容,以飨读者。今天刊发的是2025年年会的第一个议题“探索大国相处之道:差异与共识”。

明年大国关系有三个看点

朱锋(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大国之间的相处之道始终存在。问题是在何种背景和国际格局下相处,以及为满足国家自身发展战略需求,我们需要推动实现何种价值。

今年世界大国关系有三个特点:一是国内政治因素发酵为大国外交政策带来新的不确定性;二是在核心战略议题上的分歧和争议持续深化;三是美国利益中心主义和保护主义可能加剧为全球经贸形势带来挑战。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世界秩序、规则的认识和理解,正在发生变化,尤其世界和中国的关系。大国相处之道的本质,一方面是基于我们和世界关系的改变,另一方面是在这个改变中明确中国最重要的国际利益是什么。一个崛起的中国要去影响和改造世界的进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长期持续的努力。

吴心伯(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明年大国关系有三个看点。第一,中美进入新一轮博弈,战略上挑战很严峻,但战术层面存在一些机遇。第二,围绕结束俄乌冲突,美俄关系可能会发生松动和调整。第三,中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会迎来机会,我们的整体外交环境会有显著改善。

在中美关系问题上,两国关系发展有自己的历史逻辑。在某一个阶段,中美关系合作的方面多一些,这是由两国力量对比和利益关系决定的。当下,中美进入了美方所谓“战略竞争”阶段,实际上就是美国对中国进行遏制打压的阶段。这个阶段并非我们希望的,但在某种意义上是符合大国关系逻辑的。

在我看来,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执政,美国对中国的基本定位和其对华政策的基本设计短期内不会改变。而从更长的周期来看,中美战略博弈也呈现阶段性的特征,未来美国可能认为对中国的遏制打压没有达到效果,且对其自身利益也牺牲太大、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华政策也会有调整。

黄靖(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关于大国关系格局,在当今中美印俄四个世界性大国中,中印俄都属于“全球南方”,而且都在金砖和上合组织之内,这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国际格局最具根本性的结构性改变。在这个难以逆转的国际格局变化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个“道”,就是和平稳定发展,这是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追求的共同目标,也是发展大势。中国在国际事务和大国关系中,将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作为自己大国担当的首要任务。这样一来,中国担当和作为会得到正面回应和支持。

当今国际秩序有三个根本的支撑点:第一个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政治秩序;第二个是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为框架的世界经贸秩序;第三个就是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投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为支撑的国际金融秩序。这三个支撑点的共同特点就是基于多边机制,不是哪个大国做的,是大家一起做的。正因如此,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坚决奉行多边主义,促进基于多边机制之上的全球治理。

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杨毅(海军少将):当前是冷战后最危险的时期,中国在大国互动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如今,全球各个地缘政治板块都

国际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