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更方便了,也省钱了。”挂一次号管三天,这项便民措施免除了病人一次看病多次挂号的烦琐,减轻了病人的就医负担。广东省也在积极探索开展试点,珠海、湛江、深圳三个地市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然而,在实施这一措施过程中,是否会增加医生的工作量,对医院的就诊秩序造成影响?
近日,记者走进广州、深圳和佛山等地的多家医院,详细梳理和了解这项工作的落地情况。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大厅
广州:
方便了很多不会挂号的老人
和经济条件一般的群众
12月11日,羊城晚报记者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全科门诊处看到,有市民群众在就诊过程中携带12月10日的挂号单前来就诊。
“现在挂一次号就能在三天之内免挂号就诊,对我们来说免去了很多麻烦。”就诊市民卓女士表示:“今年十月,我从医院的公众号知道这一措施后,就感觉很暖心,医院省去了我们看结果重复挂号的烦恼。”卓女士表示,这个政策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了很多不会挂号的老人和经济条件一般的群众。“家里有慢性病、时常需要检查就诊的老人一下子少了重复挂号的负担,即使智能手机使用不流畅,也不需要每次都在现场排队挂号了。”
有现场就诊的群众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尽管会有患者持此前的诊号前来排队,但就诊时候诊时间一般都在5-10分钟,相比以往并没有明显延长。
“现在每天出诊都会有3-5名患者持昨天、前天的诊号前来就诊,对我的工作量上并没有太明显的负担。”该院全科医生冯健华向记者表示,尽管每天看诊人数略有上升,但医生的任务量没有太大变化,“可以接受”。
冯健华介绍,实施“一号管三天”至今,最大的问题就是有部分患者对就诊流程尚不知悉。“有时候会有患者不经过分诊台,直接持号码进入诊室,可能会打断医生的看诊思路。流程问题医院将在挂号软件和诊室现场做出更明确的提示。”
该院副院长徐晓武介绍,由于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是从化区唯一一家大型三甲综合医院,当地辖区面积大、山地较多,不少群众出行困难,群众“就医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对“一号管三天”等便民措施需求更加紧迫。自该政策推行以来,每天都有近百位群众手持前天、昨天的挂号单,免诊疗费复诊,大大改善了群众就医体验。
广州市卫健委表示,明年(2025年)上半年,该政策将从市属医院开始逐渐推广,提高各个医院为病人主动服务的意识,争取逐步在广州市属15所医院开展。
患者可以在多功能自助机上打印检查结果
佛山:
对预约检查时间长的患者
按首次挂号有效顺延
今年7月份开始,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实施“一次挂号管三天”便民惠民措施。这是佛山首个公开实行该便民举措的医院。该措施引起了不少患者点赞。据医院统计,从7月份至今,这一措施实施后,门诊的返诊患者总人数为227869人次,跨天返诊患者有7699人次。
12月11日,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多功能自动取片机旁,记者遇到一位来自三水的患者陈先生,他告诉记者,“12月9日上午挂了眼科孔主任的号看眼病,预约下午2点30分做了第一项检查,给主任看报告,他发现还要排查其他疾病。我等孔主任做完手术之后,他给我开了MR检查单。10日上午8点,我就去做了MR检查,中午10时左右出结果。连续两天,我就只挂了一个号,一直跟一个医生。”
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普通门诊CT检查通常2小时可出结果
医院门诊咨询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像需预约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