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人们在澳门大三巴牌坊游览。新华社发(张金加 摄)
新华社澳门12月13日电 题:33平方公里与3000万游客:澳门文旅吸引力何以强大?
新华社记者黄扬、刘畅、朱娜
1997年,澳门人施援程在大三巴牌坊前留影。黑白照片里,身后的广场上,是两三名正拿着地图寻路的游客;2024年,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施援程再次来到这里,拍照留念,见证家乡变化。彩色数码照片中,大三巴牌坊前商铺林立,游人如织。
截至12月7日,2024年澳门累计入境旅客达3254.5万人次。业界人士预测,全年入境旅客量有望突破3300万人次。专家认为,文旅元素的活跃度与包容性以及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让陆地面积只有33.3平方公里的小城澳门成为魅力四射的旅游目的地。
11月25日,在横琴口岸自助查验通道,旅客在自助过关。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古今交融,新技术点亮老城区
从氹仔的酒店启程搭乘轻轨穿梭至对岸,抵达澳门古老的庙宇妈阁庙,再乘船至静谧的路环漫步,仿佛在时空中穿梭。澳门旅游业打造的“旧城新游”融合之旅,勾勒出了这座小城古今交融的特色。
如今,游客云集的景点内,已鲜见“按图索骥”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对着二维码“一扫而过”的旅客。
历史与现代正一“码”相连。在郑家大屋、官也街等热门景点,只需扫描景区内的二维码,便可知晓景点的“前世今生”。不论是整片景区的历史掌故,还是门楣梁架里的匠心独运,都可以通过网络导览一一知晓。
澳门特区政府政策研究和区域发展局局长张作文介绍,澳门已建成上百个5G基站,目前已实现室内外5G信号全覆盖。
在大三巴牌坊,先进的仿真技术复现了当年的教堂;澳门大赛车博物馆利用VR及3D技术打造赛车模拟器;“悠氹仔”“悠路环”及“关前荟”社区经济旅游项目,通过AR技术呈现澳门的特色建筑及文物景点……伴随着5G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各种沉浸式体验在澳门不断“上新”。
“我不仅感受到了澳门的历史底蕴,也感受到它的科技感,以后我还想多来几次。”从广西来到澳门参加研学旅游的初二学生黄圣清说。
这是11月21日在澳门拍摄的行驶中的轻轨列车。新华社记者 王益亮 摄
兼容并包,老传统孕育新潮流
用中式制香工艺搭配南美洲圣木制作的独特线香、冰箱贴上造型可爱的福禄寿三星、符纸上“财富自由”的许愿……古色古香的设计元素里,又捎带了几分年轻人的俏皮。这家名为“永利纸料实验室”的澳门文创店,以新潮有趣的设计风格,吸引许多年轻顾客登门。
令人略感意外的是,这家文创店前身竟然是一家祭祀用品的老字号。
店主黄竞时告诉记者,祖辈从前主要贩售香烛符纸,但随着行业日渐式微,家族老字号一度停业关张。2020年,黄竞时决定发挥设计专长,用中西结合、古今融合的思路为老行当赋予新趣味。
“澳门是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黄竞时说,妈祖与圣母能“作邻居”,大三巴紧邻着哪吒庙,“这里是我们萌发创意的土壤”。
2019年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赋予了澳门“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独特角色。
澳门特区政府正致力推进历史片区的活化利用。荔枝碗船厂遗址化身即兴艺术舞台、在福隆新街体验制作融合中葡文化特色的“土生粽”、醒狮表演与桑巴热舞在大三巴牌坊前共享掌声与欢呼……文化交融正为历史积淀深厚的澳门孕育更多新活力。
在由中日韩三国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