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张依琳 实习生 杨双庆
12月12日,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在上海开标。根据国家医保局介绍的拟中选结果情况,62种药品采购成功,234家企业的385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涉及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领域。
国家医保局表示,2018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已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10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累计成功采购435种药品。通过集中采购,大批过专利期的经典“老药”,全部由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企业供应全国。国家医保局表示将指导各地及中选企业做好中选结果落地实施工作,确保全国患者于2025年4月用上第十批集采中选产品。
12月12日深夜,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公布了第十批集采拟中选结果的详细信息。有媒体表示,此次集采无论从品种数量上,还是从参与企业数量上都创下历史之最。此前,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的《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GY-YD2024-2)》公告显示,此次集采涉及62个品种,263个品规,是历次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最多的一次。
除此之外,本次集采在规则上也有一定的变化。今年12月,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两部门发布《关于完善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和执行工作机制的通知》,在原有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和执行工作机制。其中提到,在监测考核方面,加强集采品种挂网价格管理,强调中选产品应及时按中选价挂网,对价格高于相关政策规定的非中选产品采取暂停采购、撤网等措施。
本次集采有哪些主要特点?未来药品集采政策规则变化有哪些趋势?对此,澎湃新闻采访了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和上海医药科技公司全国市场准入经理曹毅平。
澎湃新闻:本次集采规则与之前的批次相比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这次集采主要有哪些特点?
金春林 :今年集采有三个特点,一是企业数量有门槛,入围标准提高;二是入选规则改变,将50%降幅可中选这一规则,改为不高于同品种最低单位可比价1.8 倍可中选;三是加强管理,严防企业围标串标;第四是更加强调供应保障,企业中标以后要保证供应。
曹毅平 :本次集采在稳定市场预期及稳定市场供应方面呈现比较大的亮点,同时也促进了医药行业改革。自中选结果执行之日起至2027年年底为本次采购周期。目前全国医疗机构每年采购需求量达90亿片(支),以相当规模的市场体量,通过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的“带量采购”方式,稳定未来三年医药企业的产能和上下游供应链的市场预期。
在稳定市场供应方面,平均每个药品有6家以上企业中标,促进供应更加稳定多元;同时实行每个省份“一家企业主供、两家企业备供”的供应方式,提升了临床供应的可选择性及韧性。
澎湃新闻:行业内都表示这次集采规模很大,本次集采的降价情况如何?
金春林 :这次集采确实降价幅度还是比较大的,像阿司匹林肠溶片报价最低仅3分钱每片。整体来讲,由于取消了50%降幅可中选,再加上竞争更激烈,所以这一次降价幅度总体还是比较大的,还有个别药品降幅特别大,价格特别低。
曹毅平 :本次集采覆盖范围较广,涵盖了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精神疾病等领域。企业参与度及积极性较高,有234家企业的385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总体降幅应该呈现稳定趋势,其中有多款降糖及抗癌等领域的经典“老药”在集采限价基础上降幅达90%左右。
澎湃新闻:第十批集采也被称为资格审查最严的一次,未来药品集采政策规则变化有哪些趋势?
曹毅平 :助推全国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