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12月5日,中兴通讯“筑路低空”主题体验交流活动在中国移动联合中兴通讯打造的低空经济示范区深圳人才公园开展。体验交流活动现场,中兴通讯进行了多无人机复杂轨迹飞行、商用美团无人机轨迹感知演示,同时,中兴通讯无线未来实验室主任崔亦军、中兴通讯5G-A通感产品总监赵志勇从政策、技术、行业应用等层面分享了中兴通讯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实践和思考。
政策-应用-技术三位一体 驱动低空经济加速发展
崔亦军提到,驱动低空经济加速发展,主要是政策、应用、技术三个方面的一体化运作。首先,政策驱动是低空经济战略持续升级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国家层面的顶层规划正不断深化,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低空经济概念;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速发展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目前,据统计我国已有20多个省份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争相布局低空经济,希望依托新技术拓展新市场。
其次,应用驱动是实现商业闭环的一个内生力。载人服务、载物服务、低空安防、低空作业、治安救助等已成为低空经济应用的主要场景,在崔亦军看来,如果没有这些业务场景,低空经济将无法形成商业模式闭环,产业发展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也将成为整个低空经济的核心。
最后,多维技术的全面演进也是驱动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崔亦军表示技术维度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无人机技术。作为低空经济的主体,无人机首先需要实现轻量化,同时持续提升避障、悬停、容错、迫降等关键技术;二是新能源技术。一方面,它直接影响无人机的飞行安全,另一方面,电池、电控、电机等三电技术也是eVTOL快速发展的核心;三是智能联网技术,包括北斗+RTK导航技术、5G通感一体化,以及AI,这也是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的关键。
5G-A通感算控引领低空智联网 实现泛“联”易“管”
低空经济对网络基础设施的需求分为低空通信和低空感知两个方面。低空通信用于无人机图传和数传,核心需求是大上行,连续覆盖,低时延,高可靠。低空感知对于合作类无人机,主要是监视与服务,感知此类无人机的位置、高度、航向、速度等;对于非合作类无人机,主要是探测与反制,实现黑飞预警,应急处理,保障空域安全。
目前,低空网络在低空通信和感知技术方面尚不完善。低空通信主要存在点对点通信不支持非视距飞行,4/5G网络低空覆盖不足等问题。感知则存在感知精度低,连续组网难等问题。
崔亦军表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兴通讯依托5G-A通感算智一体化技术构建低空智联网。5G-A通感算智一体化技术同时具备通信和感知的能力,采用同一套设备满足无人机低空通信和感知的需求,可实现无人机泛“联”,易“管”的目标,相比传统技术,具有精度高、部署快,易组网等优势。
在通信技术方面,中兴通讯针对低空推出了业界首个自发自收128TR AAU 设备,可支持65°大张角,能够更好地兼顾地面和低空的通信需求,保障地面和低空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感知技术方面,中兴通讯5G-A通感一体化技术首次引入连续波和脉冲波双波形智能感知技术,并依托创新的智能超表面技术,解决了传统雷达设备在远距离探测与近距离无盲区之间难以兼顾的难题。此外,中兴通讯的5G-A通感方案加入了智算单元,结合通信基站边缘算力架构,能够在本地完成轨迹感知、图像渲染、轨迹计算描绘等功能,从而显示无人机轨迹,实现低空导航的数字化、精细化,进一步提升了低空飞行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