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确保岗位质量数量,更好满足宝妈需求,“妈妈岗”可以更丰富一些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李萌】山东省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近日发布首批“妈妈岗”用人目录,涵盖7个用人单位提供的190个岗位,涉及餐饮、家政、保安服务等领域。其实“妈妈岗”并非全新概念,广东、河北、黑龙江等地此前已有相关实践。“妈妈岗”旨在帮助女性在母亲角色与职业追求之间找到平衡,受到不少妈妈欢迎。不过实践过程中,一些问题也引发讨论。如何推动“妈妈岗”健康发展、为女性在生育后的职业道路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成为需要思考的话题。

解决传统工作模式与育儿需求间的冲突

对于39岁的田恬来说,找一份下午5点前下班的工作很重要,这能让她准时去接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孩子。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通过广东当地求职平台发布的“妈妈岗”招聘信息,她找到一家餐饮企业的工作,“我现在上早班,下午3点半就可以下班,正好去接孩子。”像田恬一样,为了育儿,许多女性不得不选择暂时中断职业生涯。而“妈妈岗”通过实施灵活的工时安排与报酬结算机制,帮助妈妈们解决传统工作模式与育儿需求之间的冲突。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在2023年9月至11月,针对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40岁以下的全职妈妈群体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高达82.7%的全职妈妈有意愿重返职场,其中48.3%希望能够兼职、灵活就业。公开资料显示,全国最早设立“妈妈岗”的是湖北武汉一家企业,此后,广东、河北、黑龙江、安徽、江西等地也对“妈妈岗”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省为例,珠海市举办了“妈妈岗”招聘会;中山市的制造企业则采取了“全能工”与“妈妈岗”相结合的员工配置模式。

一些妈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 “妈妈岗”最吸引人的就是工作时间相对灵活。一些“妈妈岗”的弹性工作模式对需要兼顾育儿和工作需求的群体来说,显得尤为友好。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许志星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的全日制工作模式往往难以满足育儿的复杂需求,同时,一些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担心生育带来的成本增加和效率降低,对育龄女性持有保留态度。“妈妈岗”的设立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满足了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需求,为生育提供了必要的配套措施。对企业而言,“妈妈岗”有助于降低用工成本,对全职妈妈来说,她们在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后,往往渴望重返职场,实现个人价值并获得经济独立。“妈妈岗”提供了一个过渡机会,帮助她们在离开职场一段时间后,重新融入社会。

让“妈妈岗”不局限于零工

尽管“妈妈岗”为许多女性开辟了新的就业途径,但也存在一些现实瓶颈。许志星对记者分析说,部分企业担心“妈妈岗”员工因家庭事务分心,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尤其在一些对工作连续性和团队协作要求较高的岗位上。而且,如何科学合理评估“妈妈岗”员工的表现也相对复杂。从妈妈角度而言,“妈妈岗”虽然不断增加,但大多数为兼职或零工性质,且以劳动密集型岗位为主,薪资待遇相对较低,职业晋升空间有限,难以满足部分妈妈们在经济和职业发展上的期望。此外,劳动权益保障问题也有待解决。

正如专家所说,北京一家设置过“妈妈岗”的机构告诉记者,虽然“妈妈岗”工作相对灵活,但出于工作需要,员工有时也需保证工作连续性,对于妈妈们来说,合理分配体力和时间依然是考验。

雪梨是广州一名36岁的妈妈,生育前曾在互联网公司从事产品经理工作。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很早之前她看到过当地“妈妈岗”的招聘消息,但由于大多数是比较基础的岗位,不太符合一些高学历女性的职业发展需求。她表示,“如

国内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