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今年以来,金融机构不断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央行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数次实施货币政策调整。
总量方面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政策利率、引导贷款市场和债券市场融资利率下行、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等,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今年以来,已实施两次全面降准、三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
结构方面 ,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
传导方面 ,支持优化金融业增加值季度核算方法,治理资金空转,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汇率方面 ,强化预期引导,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提升外汇储备经营管理能力。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 曾刚: 今年以来,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有效地提高了我们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顺畅,进一步提升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 田利辉: 利率市场化改革成效令人瞩目,这些政策调整不仅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的货币金融环境,也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增强了市场信心。
特别是9月下旬以来,金融监管部门推出了一揽子增量政策,全力推动实现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 曾刚: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的逆周期的政策力度明显增大,让货币政策能够对整个宏观经济运行、金融市场运行的调节手段工具更加丰富,另一方面也为资本市场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 田利辉: 特别是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两项工具,市场对此反应积极正面,社会预期明显好转。
下一步,央行将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为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增强宏观政策一致性,货币、金融政策与财政、产业、就业等政策形成合力。
国家外汇局:金融开放持续深化蹄疾步稳
积极有序扩大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近年来,我国主动有序推动金融业开放,持续拓展金融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一系列开放举措助力加快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在债券市场方面,一系列制度安排为全球资本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这些制度安排成效如何,还会有哪些创新性举措?
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副司长王蕾介绍称,近年来采取“小步稳跑”方式,不断优化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目前,我国债券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
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副司长 王蕾: 我国债券市场开放的起点是比较高的,实践中也较好地满足了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债券的需求,人民币在全球跨境交易使用中的占比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强,是全球投资者多元化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4.25万亿元,共有1153家境外机构主体入市,其中590家通过直接投资渠道入市,829家通过“债券通”渠道入市,266家同时通过两个渠道入市。
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副司长 王蕾: 近年来,国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