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展会纷呈,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剪影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樊巍 陈子帅 丁雅栀 倪浩 张蔚蓝 褚大业】编者的话:一年来,尽管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不利的国际环境,中国仍然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致力于与其他国家实现合作共赢。在各类活动中,展会成为中国提升开放能力的重要平台。2024年,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到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从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到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中国成功举办了上千场各类主题的国际展会,从商品贸易、数字经济等不同层面促进世界经济交流,稳定国际贸易环境。

经贸盛会打造多重交流合作平台

4月13日,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消博会)在海南省海口市盛大开幕;两天后,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举行;金秋9月,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在北京成功举办;11月,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在上海完美收官……2024年,中国在全国各地举办多场国际经贸盛会,从出口到进口,从贸易到投资,打造越来越多的对外开放平台。

被誉为“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每年举办两届。1957年刚创办时,广交会原名“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那时,这一交易会几乎是中国企业对西方国家市场贸易的唯一通道。2007年,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正式改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广交会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缩影和标志。从首届的19个国家和地区仅1200多名采购商,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第43届的98个国家和地区1.7万多名采购商,再到如今214个国家和地区、创历史纪录的25.3万名境外采购商;从第一届成交额的8657万美元,到今年第136届出口意向成交额的249.5亿美元,走过68年历史的广交会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以及对外开放的推进。

改革开放40年后的2018年,首届进博会成功举办。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进博会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务实行动。

2018年,首届进博会吸引了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包括220多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6年后的第七届进博会,迎来了297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按一年计,共达成意向成交额800.1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186家企业和机构成为七届进博会的“全勤生”,还有至少80家已提前一年预约了第八届进博会。此外,越来越多来自最不发达国家的产品通过进博会进入中国市场。今年进博会为37个最不发达国家企业提供了120多个免费展位。

首次参加国家展的斯洛伐克企业代表让·布丁斯基(音)称,中国进博会在欧洲享有盛誉。谈及为何外国企业齐聚进博会“首秀”,巴西247新闻网这样写道:“在进博会上,外国企业赢得的不仅是订单、市场、理念,还有中国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无限机遇。”

中国还与不同地区举行博览会,如6月在乌鲁木齐举办的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7月在昆明进行的第八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以及9月在南宁闭幕的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 中国举办一系列国际展会,表明中国希望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而这对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具有深远意义。

科技进步,推动发展中国家实现数字转型

“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开放包容姿态,帮助了许多发展中国家推进数字转型。”日前,在浙江参加世界互联

国际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