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
本报记者 白紫微摄
在第七届进博会南非标准银行集团非洲农食品展台,加纳参展商向参观者介绍产品。
本报记者 龚 鸣摄
在第七届进博会德国肖特集团展台,参观者体验智能眼镜片。
德国肖特集团供图
在第七届进博会坦桑尼亚国家馆,参展商与客户交流。
本报记者 孟祥麟摄
参观者在第七届进博会露露乐蒙展台观展。
本报记者 白紫微摄
参观者在第七届进博会都乐生鲜集团展台了解相关产品。
本报记者 杨 阳摄
第七届进博会举办场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本报记者 白紫微摄
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本届进博会成交活跃,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800.1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0%,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机遇。众多参展外国企业代表点赞进博会,并表示将持续拓展中国市场,与中国共同开启合作发展的新篇章。
“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推广”
本报记者 岳林炜
“五彩斑斓的黑色玻璃”是特种材料制造商德国肖特集团的工作人员对新产品“肖特赛兰微晶玻璃”的形象概括。在第七届进博会上,该产品首次展出。由于创新利用了一种可以在纯黑玻璃面板上呈现全色域高显色性的技术,这款玻璃产品可以使电器表面的灯光显示更加炫彩透亮,同时降低家电制造的复杂性。
肖特是进博会“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的代表之一。“进博会让我们能够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推广。”肖特赛兰事业部市场产品经理周文科介绍,肖特已连续七年参加进博会,近年来不断扩展在华业务,在中国投资超过1.7亿欧元。肖特玻管中国工厂董事蒋琼表示,进博会展现出中国不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郑重承诺和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坚定了肖特在中国不断引入特种玻璃技术、人才和知识的信心。
2021年,肖特在进博会上宣布将玻璃熔炼的核心技术从德国引入中国,这是肖特历史上首次将核心技术带往德国本土以外。2023年,肖特成功建成中国首个符合国际标准的高品质中硼硅棕色玻管产线,为中国市场光敏感药物的包装运输提供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此外,在往届进博会首发的“细胞级”超薄玻璃也受到市场认可,被应用于多款国际知名品牌的折叠屏手机产品。
“让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无缝融合”的智能眼镜片是肖特在本届进博会展示的多种特种玻璃应用之一,搭载该镜片的AR智能眼镜成为展台上受到参观者追捧的热门展品。肖特中国区总经理陈巍表示,类似热门产品将打开中国客户和市场对于玻璃的无限想象,进博会也将继续为包括肖特在内的外国企业在华发展创造更多机遇。
“精准对接中国市场需求”
本报记者 宦 翔
在坦桑尼亚国家馆,腰果加工企业阿克罗斯公司市场营销经理杰克逊·乔尔只要有空,就会拿起手机回复信息。“短短两天时间,我们已先后与6家中国代理商达成合作意向。我和他们加了微信,正在商量下一步的合作计划,今晚还要和其中一家面谈。尽管是首次参加进博会,但收获完全超出了预期。”乔尔高兴地说。
坦桑尼亚是非洲乃至世界最大的腰果生产国之一,腰果年产量约80万吨,是该国出口最多的经济作物。进博会期间,不少参观者在阿克罗斯公司展台前驻足,乔尔带来的腰果很快就销售一空。“我们的腰果很受中国消费者欢迎,卖得不错。更重要的是,进博会能够让我们精准对接中国市场需求。”乔尔表示。
参展之余,乔尔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