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大漠、漫天黄沙
有一支特殊的队伍
追寻着导弹的航迹
一次次穿行在无人区
……
他们所在的部队被誉为
“神箭摇篮”
已经扎根西北戈壁66年
入伍20年的大漠搜索兵
足迹遍布5大沙漠
“前方发现残骸,前往确认”
近日,西北戈壁
某型导弹试射成功击落靶标后
空军某部某测绘搜索队官兵
迅速前出
车队穿行在大漠戈壁
卷起阵阵黄沙
官兵顺利到达任务区域
空军某部梁辉:
“如果把我们靶场比作战场
我们测绘搜索队是第一批到达战场
我们需要在所有设备到达阵地之前
把点位测个遍
等任务结束后把残骸拉回去
供研究人员进行杀伤分析
提供可靠的数据”
梁辉入伍20年来
和战友一次次征战沙漠、戈壁
高原、无人区等
搜索导弹残骸
足迹遍布巴丹吉林等5大沙漠
执行任务时
每天都要面临未知的风险和挑战
有时候为了一小块残骸
要来回穿行无人区数次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困难
比如沙漠坡比较陡
容易翻车
戈壁滩虽然看着路非常平
面临的危险都是隐藏的
一不小心容易被软沙子陷到”
如今
测绘搜索队累计行程
已达数百万公里
测量点位上千个
搜索回收各类残骸数千具
为科研工作
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在营区内
一瓶瓶沙子记录了战士们的战斗足迹
沙子的颜色不同、颗粒大小不一
有的来自高温干旱的沙漠
有的来自温度零下几十度的雪域
常年战酷暑、斗严寒、迎风沙
梁辉说:
“大家都说我们大漠搜索兵
比较苦、比较累
其实我们并没感觉到苦和累
当找到残骸的一刻
我们从沙漠里把它背出来
那种成就感跟充实感
无法用更多的语言形容”
“不开追悼会、遗体火化
骨灰撒在戈壁滩、捐献眼角膜”
这支测绘搜索队所属的
空军某部
被誉为“神箭摇篮”
1958年
一批胸怀报国信念的官兵
到西北戈壁
住地窝子、吃沙拌饭
喝苦咸水、捍卫空天
66年里
一批批官兵在戈壁大漠接续奋斗
一等功臣杨选春
扎根大漠30多年
潜心研究地空导弹事业
在被诊断出癌症后
依然坚守岗位
面对某型地空导弹射击超低空目标
多次失利的难题
杨选春一边与病魔斗争
一边攻克“导弹癌症”
最终成功破解
▲ 杨选春生前画面
与癌症抗争的18年里
杨选春攻克了大量导弹技术难题
他临终时留下四句遗言:
“不开追悼会
遗体火化
骨灰撒在戈壁滩
捐献眼角膜”
201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