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十分钟,相信这是很多人回忆童年时的一段重要记忆。很长一段时间,课间休息一直是10分钟。而从今年秋季开学以来,全国多个城市推进“课间15分钟”,引发关注。孩子们的课间从10分钟到15分钟,这多出来的5分钟从哪儿来?课间15分钟能干什么?延长课间虽然是个“小调整”,但聚焦的却是事关孩子身心健康的大问题。
听孩子们说说他们的课间15分钟
15分钟的课间,究竟能带来哪些切实改变?先听听孩子们怎么说。
课间15分钟你们都会用来做什么?
晋江小学生 王梓晗:我喜欢打篮球,我就经常拿上篮球,带上好兄弟,一块在操场上打打篮球。
北京小学生 孙悦心:十分钟的时候时间其实有点短,现在时间变长了能玩的东西就更多了。
长春小学生 殷浩诚:我们可以玩篮球、足球、棒垒球,还有老鹰抓小鸡、123木头人。我们还可以自己制作道具,玩一些更花样的游戏,由我们自己创作。
长春小学生 李承泽:就是跟小伙伴的接触时间更长了,而且我坐着感觉我就浑身上下不舒服。
长春小学生 董星彤:现在的话就可以拿出自己跳绳跳一跳,也可以跑步,运动的时间就长了一点。
青岛小学生 王柯清:以前我一分钟顶多跳几十个,现在我一分钟跳200个了,下课的时候,还能和同学比比赛,挺有成就感的。
长春小学生 王政博:我们有更充裕的时间,来制定一个自己班级的游戏,非常好玩。
无锡中学生 李木子:我最喜欢的就是喂动物,身心得到了放松。
今年以来多地推行课间15分钟 成为趋势
短短的5分钟延长,给孩子们在课间休息和玩耍带来了不少变化。其实,今年以来,全国不少学校都在开始推行课间15分钟。
今年4月,天津市教委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确保小学生15分钟课间活动时间、中学生10分钟课间活动时间。
8月底,北京市教委明确,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原则上落实15分钟课间时长,引导学生利用课间走出教室。
10月,辽宁推行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落实15分钟课间时长。
此外,福建泉州、吉林长春、甘肃酒泉、江苏无锡新吴区、山东青岛李沧区等地区的义务教育学校,也陆续推动落实15分钟课间时长。可以说,今年以来,“课间15分钟”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但是要知道,学校一天的课表安排得严丝合缝,延长课间时长,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么,这多出来的5分钟是从哪来的呢?
课间延长5分钟 用时间管理做“加减法”
为了增加五分钟,不少地方对学生在校作息时间进行整体的统筹优化。比如,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小课间此前为10分钟,增加的5分钟主要是从大课间的时长里优化调整而来。调整之后,学生上下学和午休时间总体保持不变。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北京市教委主任 李奕:我们那5分钟是从大课间里头挪出来的,因为大课间里头原来是40、35分钟,做一套广播体操用不了那么长时间,相对把结构一调整,孩子的一张一弛的状态就会发生松动性的变化。
还有一些学校对上课时长进行了优化调整。
福建龙岩永定区龙凤小学把原来45分钟的上课时间调整成40分钟。
温州育英实验学校小学分校则通过对课堂提质增效,将40分钟的课堂时间缩短至35分钟,为课间延长抢出时间。
江苏无锡、福建晋江等地的一些学校则调整了上下学时间。无锡新吴区的小学、初中将学生午饭时间略微延后5至10分钟,并将放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