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在华六十年,日立高新见证并助力中国产业升级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 记者 秦耳】从六十年前在几十人在香港搭建的办事处,到改革开放初期在我国领导人邀请下来内地建厂,再到现在在中国拥有9家主体公司,营业地点遍布全中国,员工人数约1,300名以上,业务涵盖“半导体”“医用”等多个领域,日立高新在中国60年的发展,不仅仅是自身业务的扩展,也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正如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代表取缔役社长饭泉孝在日立高新技术中国事业集团60周年活动上所言:“今天日立高新的中国业务是建立在过去60年代所缔结的各种各样形式存在的强有力的互信关系基础之上的,我们今后愿意让这种互信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直至变得更强。我认为在中国有极大的需求,而且通过发挥我们的技术实力,能够为中国的社会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在此之前我们也是这么做的,今后仍然会为此付出努力。”

在产业投资界有这样一个共识,日资是外资中的特殊存在,相较于其他外资,日资更注重长期投资,他们更看重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而不是短期的利润‌。反映在具体投资策略上,他们会更注重投资所在地的“投资再生产”,会与当地共同发展。

反映在以日立高新为代表的日资企业上,也可以明显看到这样的变化。从早期的C端消费类电子产品,再到如今面向B端的高精设备、解决方案。这既体现出日企在中国的投资变化,也展现了中国的“产业升级”。

饭泉孝社长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讲到,日立高新在“观察・测量・分析”这一面向B端方面的技术能力是日立高新立足市场的根本。为此,日立高新的使命就是通过先进的“观察・测量・分析”技术,结合自动化控制和产品制造,为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尖端的领域助力顾客的飞跃和成长。目前,在中国事业部的相关业务收入已接近公司营收的20%,中国市场已经成为日立高新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据了解,就在近期浙江嘉兴水生态修复项目的科研团队成功利用日立高新旗下公司日立科学仪器生产的“日立的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嘉兴南湖水质进行了长时间检测、分析,帮助科研团队对南湖水质改善做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今,嘉兴南湖的水质从原本的Ⅴ类提升至如今的湖库Ⅲ类水,实现了南湖水污染治理的目标。

对此,饭泉孝社长表示,帮助中国解决社会性课题,是日立高新中国事业部的社会责任与使命。与此同时,饭泉孝社长认为,伴随着中国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如何更加有效地回收、利用废旧车载锂电池将成为中国必须面对的社会课题。尤其当前,第一批电动车(2014年—2018年生产)电池已经到了报废年限,电池的处理更加迫在眉睫。

目前,日立高新正在积极与中国的科研机构、大学以及电池企业进行广泛合作,利用日立自身在观察、测量、分析的技术能力,围绕着电池产业,从电池的生产、废弃以及它的循环利用,帮助这些机构、企业找到产业化回收、利用废旧电池的解决方案。

在谈到日立高新在中国业务的下一步发展,日立高新技术中国事业集团集团长岛津刚表示将继续围绕增强一线营销等业务人员能力进行变革,在他看来,一线营销人员可以帮助日立更加快速直接地收集市场信息,与用户面对面沟通,获得用户最直接的体验与需求,将这些信息更为高效、便捷的反馈给研发、生产部门,进行新产品的开发。这样的模式,可以帮助日立形成“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的机制。

基于此,公司也在进行有针对性的数字化转型,包括引进全新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将此前各自为战的业务部门,通过数字化让信息得到共享,从而整合成一个整体。

“今天正好是日立高新技术中国事业集

科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