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政绩考核,怎样化繁为简(干部状态新观察·为基层减负赋能)

原标题:河南破除传统思维,统筹设置、调整指标、改变方式——

政绩考核,怎样化繁为简(干部状态新观察·为基层减负赋能)

为基层减负,要从细处着眼、从实处着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要求地方和部门破除传统思维、路径依赖,切实优化精简考核体系、指标和方式,要化繁为简,不搞“繁琐哲学”。

前不久,有干部询问年末考核安排时,河南省委组织部同志回复:“根据2024年考核计划执行情况,除年度综合考核外,没有其他考核事项同期开展。”听此回复,干部很放心:“考核减了负,我们就有更多精力投入一线抓改革、促发展。”

针对有的考核体系设计繁琐、指标设置过分细化碎片化、分值过度“膨胀”等问题,近年来,河南省“统”考核机制、“精”考核内容、“简”考核方式,力破“繁琐哲学”,优化政绩考核,让基层干部下沉一线、干在实处。

考核机制变“多”为“统”

对以前的考核工作,基层有个形象比喻,“九龙治水”——考核主体多、事项杂、指标多。

河南省委组织部考核工作处处长张悦介绍,2021年以前,省考核委对业务考核没有统一管理。除此机构外,省委政法委、省委依法治省办、省委改革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等单位,都有单独开展的业务考核。

这样的考核很细致,但有时难免重复。驻马店市委组织部考核工作科科长戚桂花深有感触:“前些年,有时甲部门考核一二三项,乙部门考核一四五项,丙部门考核三四六项……每个部门来,我们都要准备相应材料,往往疲于应付,反而抓不好重点。”

2021年,河南省出台意见,明确省考核委对干部考核和业务考核实行统一管理,并从考核数量、指标、组织等方面,统筹规范所有省级层面考核事项,具体执行则由省委组织部(省考核办)负责。

变“多”为“统”,“统”到哪里?会不会又出现“混杂到一起”的现象?

按照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保障发展“第一要务”的思路,河南建立新的考核体系——以党建高质量考核、高质量发展考核为主体。接着,将平安建设考核、全面依法治省考核等18个考核事项,逐步纳入到这一体系中,不再单独开展考核。

与此同时,河南对考核事项合并精简:2018年有70多项考核,2019年就核减到26项,2024年只有11项。如此一来,多头考核导致考核事项过多的局面得到改变。

河南省委组织部考核工作处干部翟开宾介绍:以全面依法治省考核为例,以前,这项考核要和年度综合考核并行开展。2022年后,它被纳入“两个高质量”考核体系,归并到年度综合考核里。此后,这项考核就不再单独派考核组了。

完善考核机制,还需加强管理监督,严控有关单位私自加码。前不久,省考核委从网上获取一则线索:某市对市直单位考核时,依然重复索要资料台账、设置繁琐指标。省考核委发现问题后,立即核查纠正的同时,还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排查。今年以来,河南省委组织部深入11个省辖市开展问题摸排,纠治繁琐考核问题35个。

考核内容去“杂”取“精”

已是入夜,路上少有行人。河南省科学院材料创新基地大楼内,却还灯火通明。好几位科研人员正在攻关一项碳基复合材料表面高阻氧防护技术。

“已到研发关键阶段了,大家都期待尽快取得进展。”河南省科学院碳基复合材料研究院副院长任宣儒说,“省里的新考核更有‘科研味’,我们干事更有劲。”

以前省里对省管科研院所的考核,确实不够“个性化”。河南省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高正龙说:“省科学院、省农科

国内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