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基础设施领域,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少闲置的存量资源,涉及土地、房产、无形资产等。如何盘活这些低效、闲置的存量资源,成为高质量发展中亟待破解的难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
在9月26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也提出要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等。
盘活闲置存量资源既是“稳增长”,又是“防风险”,更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抓手,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但该如何去盘活闲置的存量资源呢?
这两天,位于天津市红桥区的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新址大楼里,副总工程师彭学平和他的同事正在实验室,围绕一款新型低钙水泥进行持续研发,而这款水泥新产品的成功研发,正是得益于这座新投入使用大楼内先进的研发实验条件。
就在一年前,这个大楼还是一个一直处于闲置状态的楼宇。在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红桥分局,记者了解到,这座楼宇原为一家公司开发建设的科技大厦,原用地性质为工业,但因开发商缺乏产业导入能力和招商运营经验,2019年建成后便一直闲置。
其实,像这样因运营不善而导致闲置低效的土地和建筑在当前很多城市都不少见。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地方都因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或者市场经济竞争等因素影响,出现大批闲置存量资源的问题。未得到妥善利用的土地资源,闲置的工业厂房、商务楼宇、商业设施等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道“伤疤”。
建设现代化大都市,让一样的城市空间产生不一样的价值,盘活利用好闲置存量资源便成了一道现实课题。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孙景宇:过去为了支撑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存量,现在来看这些存量中有一些已经不能够适应产业升级的需要。城市建设需要从盘活存量开始,通过激活存量,重新整合要素资源,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从2023年开始,一场以“盘活存量 培育增量 提升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改革行动在天津市全面展开。红桥区这个闲置多年的科技大厦项目也迎来了曙光。
经过当地政府的积极协调,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有意购买这个项目作为自己的新办公及科研大楼,但是在具体推进盘活楼宇过程中,许多政策难题接踵而来。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红桥分局副局长 吴梅:项目原有的规划用地性质是工业用地,只能用于工业生产。但是水泥院项目作为科技研发型企业,更多需要科技研发。企业也提出需求,希望进行工业用地转换,由原有工业用地转化为商务用地,需要建设科技实验室,再调整容积率,在当时的政策来看操作难度比较大。
按照天津市以往政策,对土地用途进行变更的,涉及规划调整的必要性论证、编制调整方案以及公示、专家论证等多个步骤,时间周期都比较长,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市场需求。类似这样的政策难题成为天津市许多待盘活项目推进中面临的堵点难点。
在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盘活存量和低效用地再开发专班,记者看到一个待盘活存量项目的问题清单,清单中对全市167个重点盘活存量项目中涉及规划资源领域要解决的发展诉求和问题进行梳理。红桥区科技大厦项目涉及的拟土地混合利用、用途变更等问题都被列入清单内。针对市场主体反映的共性诉求,今年年初以来,天津市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盘活存量资源支持政策等6个文件,提出了18项规划资源领域的政策,为盘活存量提供政策支撑。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盘活存量和低效用地再开发专班负责人 张津诚:比如针对市场主体提出来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