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11月20日电(记者孙逸轩、颜麟蕴)从跨度超千米的高山缆车,到自主品牌的“国潮”雪板。这个雪季,不少国产冰雪运动装备已成为国内滑雪场与滑雪爱好者的新偏好。《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4年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已达9700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10053亿元。在迈向万亿市场的关键雪季,国产装备正成为推动冰雪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能。
新雪季,国产装备“上新”忙
近期,吉林北大湖滑雪度假区的多条雪道陆续向旅客开放。在崭新的吊厢前,工作人员正对两条今年新增的国产索道进行最后的调试。
据了解,2021年至今,北大湖滑雪度假区的雪场规模不断扩大,开放雪道条数从27条增加至74条,开放索道数量由7条增加至13条。其中,来自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和徐州天马索道缆车设备有限公司的国产装备,为雪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1月15日,工人在吉林北大湖滑雪度假区调试新增缆车的吊厢。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吉林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市场总监闫帅说:“相较于国际品牌,国产索道安装快、造价低,更兼具定制化的服务功能,对滑雪场来说性价比非常高。”
国产滑雪装备公司雪鸮科技的创始人李尧,正忙着在全国各个滑雪场的门店间来回奔波。上个雪季以来,李尧和他的团队在全国大型雪场相继开设了12家门店,公司销售额持续增长。“目前全球滑雪装备的产能大部分集中于中国,长远看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将是大趋势。”李尧说。
专业单板滑手阿通近期特意从辽宁赶来吉林“开板”。从滑雪服、眼镜到雪板固定器,他全身都穿着国产品牌。“尽管知名度不高,但经过几年的迭代升级,国产品牌的产品做工已经可以和国际一线品牌看齐。较高的性价比,让国产品牌更具竞争力。”阿通说。
国家体育总局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冰雪运动企业加速增长,过去四年累计新增各类企业6975家。新华社记者 孙逸轩 制图
11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负责人郝立顺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15大类冰雪装备器材产品体系,基本包括了从头到脚、从个人到场地、从竞技竞赛到大众运动,全产业链的冰雪装备器材。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约300家增长到2023年的900家左右,销售收入从2015年的不到5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3年的约220亿元人民币。
新市场,产品潜力待释放
在吉林市都市工业产业园内,吉林市腾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厂房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忙着切割用于滑雪板的高分子材料。企业负责人吴必达说:“过去5年,我们一直在为伯顿、金鸡等国际滑雪板品牌的制造商提供材料,用于滑雪板的上下板面和防撞边条的制作,近年来也有一些国产品牌制造商前来洽谈业务。”
国家体育总局的数据显示,过去5年我国冰雪运动场地数量持续增加,截至2023年底已达到2847个,同比增长16.11%。我国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也持续攀升,2023-2024冰雪季,全国参与滑冰、滑雪、冰壶、冰球等各类冰雪运动项目的人数达到5735万人,参与人次突破1亿。
国家体育总局的数据显示,过去五年我国冰雪场馆数量持续增加,截至2023年底已达到2847个,同比增长16.11%。新华社记者 孙逸轩 制图
冰雪产业专家伍斌认为,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和举办后,中国冰雪消费市场增长迅速,也激发了对国产冰雪装备的需求,但与国外发展较为成熟的冰雪装备品牌相比,国产装备制造仍面临着技术壁垒高、品牌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