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是重大使命。西藏在着力创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同时,更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用实际行动守护一方绿色净土。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率先整体实现碳中和。如今,西藏依然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与此同时,西藏立足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聚焦“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聚力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四个创建”,文化旅游、清洁能源、绿色工业等九大产业蓬勃发展,高原经济持续向好。今年前三季度,西藏地区生产总值等7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第一。西藏是如何在守护绿色的同时又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的?
牢牢守护生态根基
“一生一定要去西藏旅游一次。”“这是来自西藏的农特产品,绿色有机。”近年来,西藏游、西藏产品广受欢迎,背后折射出大家对西藏环境美、生态好的认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垂直落差最大的高原峡谷、最具差异化的地球全谱景观带、星罗棋布的高原湖泊和连绵不绝的雪山冰川……生态是西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根基所在,是西藏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价值、最大潜力、最大优势和最大责任。
然而,西藏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该如何守护好这一优势资源,把冰天雪地也变成金山银山?建立自然保护区成为重要抓手。截至去年底,西藏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总面积达41.22万平方公里,占西藏国土面积的34.35%。
走进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那曲段,藏羚羊、藏野驴等野生动物自由驰骋。29.8万平方公里的保护区,是对口支援那曲市的浙江省面积的近3倍。为更好实施保护,西藏正积极推进全球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羌塘国家公园建设。西藏将结合国家公园建设,让有能力的群众就地转为生态护林员,并适度开展生态文化旅游,让群众在参与生态保护中走上致富路、吃上生态饭。
藏北草原上,几十座巨型风车随风转动。这是由国家能源集团投资,今年初才全容量并网发电的风电项目。走近巨型风车,塔筒四周草皮拼接的痕迹引人注目。“这些都是建设过程中移植的原生草皮。”国家能源集团公司那曲分公司副总经理胡建生介绍,当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要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的破坏。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西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一切产业、经济活动必须有利于促进生态良性发展。西藏将全区二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坚持“两高一低”项目的零审批、零引进。围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西藏不断加大立法力度,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不断制定修订。2023年9月,我国第一部从国家层面立法规范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实施,为守护青藏高原的生灵草木和万水千山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
与此同时,西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不断涵养生态环境,筑牢产业绿色发展基底。2021年,西藏启动首个规模化山体造林的生态修复工程——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规划用10年时间完成国土绿化面积206.72万亩,实现“五年增绿山川,十年绿满拉萨”的美好愿景。该工程实施以来,先后有约665万人次参与;累计完成营造林50万亩